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十月十五日,大明皇帝的亲姐姐永宁长公主奉太后皇帝之命,召集僧侣三千余人,在恒河边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为亡灵超度,为生者祈福;与此同时,三千名道士在对岸举行斋醮法会,祈福迎祥。

这是一场极其盛大的法会,持续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戍守的官军参加,还吸引了大量新移民以及土著。

汪太后和皇帝已经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法会,景泰省已经成为大明的行省,这里的百姓也成为大明的子民。太后皇帝为自己的子民祝祷,请求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以及满天神佛大发慈悲,赦免他们前世今生的罪过,让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法会上,永宁长公主为土著摸顶赐福,她是观音大士的寄名弟子,奉师父之命,承母后皇弟之托,在此为凡人赐福。

——这倒完全不是扯谎。当年怀献太子去世,景帝夫妇膝下只有永安长公主一个女儿,自然格外宝贝,深恐她养不大,于是依从民俗,召集高僧作法,把她寄养到黎山老母名下;后来有了永宁公主,又寄养到观音大士名下;永康是遗腹子,更得母后关心,过了百日就把她寄养给瑶池圣母。

女儿们都得到了各路女神的垂爱,儿子们更不例外。皇帝寄给了玉皇大帝,齐亲王寄给了太上老君,荣亲王也养在了吕洞宾名下。

景帝和汪舜华布施的时候特别大方,磕头也特别虔诚,不管神仙们愿不愿意,希望他们能保佑自己的孩子好好长大,以后给你们重修庙宇,再造金身,光大门庭。

永宁长公主不仅赐福,而且赐姓——很多人还没有汉姓,接受了公主的摸顶,就可以接受赐姓,从此以后你就是一个正常的大明子民。这辈子、上辈子、上上辈子犯下的罪孽都一笔勾销了;当然如果你不听教诲,执迷不悟,想要对抗朝廷,那么神仙也救不了你。

赐姓之后,同姓不能结婚,否则以乱伦论处;当然一家子要是都跑去,很可能出现父子兄弟几个姓的问题。

因为文盲太多,即便有姓也不一定有名字,因此很多人磕头求公主赐名。

永宁长公主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时候就顾不上风雅了,男的报国忠君爱民之类的,女的梅兰竹菊之类的,百试不爽。

——当然最开始跑来求的,其实是明朝的官军。大家都有姓氏,只是名字基本都不大好,大力铁牛啥的;自己半辈子就算过去了,孩子一定要有个好名字!公主是太后的女儿,皇帝的姐姐,还是观音大士的弟子,天生的贵人,又有学问,她取的一定是好名字!

官军戍守差不多一年,有不少已经娶妻生子;他们取完名字,后面就是跟着一起屯田的百姓。这么久了,他们大致相信只要是明朝子民,就没人会欺负他们了,至少不会像从前一样,任人打杀。

这么些人赐完姓名,差不多半个月就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土著,包括无数从外地赶来的。法会结束后,人群还没有停止的意思,继续蜂拥而来。

永宁长公主拒绝了侍从停止的建议,继续在恒河边上赐福;一直进行了整整三个月。

公主的仁德和善良感动了景泰省上下,景国公沐琮决定在恒河边上为她建造壮丽的观音院,自然也没人疑问。

公主做完法事回总督府时,无数人匍匐在道路两旁,叩谢公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没人注意到那些挑头闹事的不和谐分子被官府捉拿问罪的问题。

知道又如何?

当时有本地僧侣故意挑衅,殴打一个跟着官军屯田的小伙子。这个昔日乖巧温顺的不可触碰者却马上打了回去:“公主说,佛祖已经宽恕了我的罪孽,可是这些可恶的人,却依然欺负我!”

僧侣们被治罪,回击的小伙子正当防卫,无罪回家,前去接受摸顶的土著也就越来越多了。与此同时,戍守的官军也在传达这样一个消息——驻军和三司衙门要选用大量的翻译,不拘男女,也不管什么出身,但要精通汉语和当地语言。所以回家好好学当地的语言,也好好教老婆说汉语,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授官。更重要的是,在军队待满二十年,而且有儿子能够接替你的职务,就可以退役。只要能通过文化考试,就根据你的职务和考试成绩直接到府县衙门任官!知县知府都不是梦!干满十年考核合格还能内调!当然没通过文化课,要么自谋出路,要么就只有做衙役了。

——这是汪太后的最新旨意,适用于景泰、仁和、清宁、汉昌四省。

据说当时遭到了群臣的极力反对,但汪太后坚持:“我倒是想着各宣省都能和内地一样呢!要不你们谁去试试?——看看有没有那么多汉人供你驱使!还是说咱们就当瞎子聋子,等着人家串通好沆瀣一气来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