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但事态仍然没有彻底平息。

僧侣们见沐琮吃了秤砣铁了心是要跟自己为难,自然不甘心束手就擒。自己打不过不要紧,百姓动员起来太麻烦,没关系,就去找能够打败沐琮的人——突厥人。

刚刚从郎中嘴里得到喜报的沐琮来不及高兴,就接到突厥人入侵的消息,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告别永宁启程。

突厥是马背上的民族,战斗力彪悍;但是景泰省同样有好马,比如出产于西部地区的马瓦里马。当年曾经有商人带回十匹敬献给朝廷。沐琮亲自骑乘,觉得是难得的好马。汪舜华就用印度的古名天竺为其命名。可惜马匹太少,只能作为种马分配给各地苑马寺。

后来来到景泰省,中原地区的马匹不能大批带过来;但是俘虏了大量印度本土的马,其中就包括天竺马,发现这种马不仅体态优雅,而且善于长途跋涉,实在是宝马,于是将其作为军马。

骑上快马,扛上火器。大炮之后,再是骑兵猛冲,可惜兵员不够,不能挖掘战壕,但即便如此,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也没有让突厥人占到便宜。

突厥人跑了,但还有太多的老弱妇孺留下来了。

在距离德里五百多里的西北小国拉贾,沐琮遭遇了有生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反抗。这里地势很高,城外炮火连天,但城里的男女老幼紧闭城门,眼看城池即将陷落,上万名武士打开城门,冲了过来,躲过炮火子弹后和官军拼刺刀,官军阵亡过千,对方则留下了近4万具尸体;进城以后,官军还没来得及品味胜利的喜悦,只看到断壁残垣和满地的尸骸,很多是逃到这里的僧侣留下的。

还没完,在贵族妇女的带领下,城中的老弱妇孺打扮一新,穿上盛装,向熊熊大火迈出庄严的步伐。临上篝火前,她们把手掌重重地按在准备好的湿塑泥上,给后人留下瞻仰的崇拜物。

沐琮在进城的时候,看到这些已经风干染红的手掌印,听土人告诉他:“200年前,德里苏丹久闻城中贵妇帕迷妮的美貌,欲攻下城堡夺得美人。他仗着人多势众,把城围得水泄不通;扬言只要一睹美人花容,便下令撤军。当时已婚妇女要戴面纱,男子不可瞻其容貌。帕迷妮让大拉嘉带德里苏丹到她的后宫池塘边,让来者从水中一睹美人的风姿。可德里苏丹诡计多端,他出城之际,把大拉嘉扣为人质。帕迷妮只好将武士伪装成侍女,送上门去。到得敌营,救得大拉嘉回城,但大拉嘉也因此折损七千名武士。破城在即,帕迷妮带领宫中妇孺扑向火堆自焚;她的丈夫头戴橘黄色头巾、额头上抹着妻儿的灰烬,冲向敌阵。”

如今悲剧再一次上演,戎马半生的沐琮第一次感觉到,要征服这片土地,可能远比他想的更加艰难。

寡妇反对禁止寡妇自焚,这世上还有更滑稽的事吗?

这些手印被投入火中,避免有人有样学样,把反抗官府当成英勇无畏的壮烈。迈着沉重的步伐一路追击,直到平原尽头,前面高山挡路,只有一个山口。

就是这里了。

沐琮知道,这里就是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过的大雪山,再往北,以前是无数的城邦,如今已经属于突厥人;但崇山峻岭,雄关狭隘是没有变的;而且那里人口稀少,多生疾疫。

不值得。

不管是战争,还是征服,都是要计算收益的。

得不偿失,尤其后方不稳,再去招惹强敌,并非明智之举。

此番出征,除了驱逐敌寇,最重要的就是实地勘测这个山口。

他早就从僧侣们那里得到消息,景泰行省多次被北方征服;商人们则告诉他,那些游牧民族都是通过这个山口来到印度。沐琮命探马前去侦查,确实有这么个地方,这个在土人嘴里的开伯尔山口,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百余里,中间有河流穿过,最窄处不过一里半。

探马陈青云的表情似乎有点纠结:“听土人说,几百年前,突厥人从这里南下,征服了印度;更早以前,通过这里南下的军队,不知凡几。”

沐琮看着地图:“此乃咽喉要道!必须为我所有。如今山口有几个关隘?多少兵马把守?”

出乎意料,陈青云回报:“没有关口,也没有兵马把守。”

沐琮瞪大了眼睛,确信他没有说胡话。

本来当时就想来,只是军务繁忙,何况恒河流域虽然大部分被官军占据,但是西北地区邦国林立,尚未被官军征服。

因为语言不通,要消灭这些邦国容易,治理太难;沐琮也担心真的激怒了他们,联合起来发难,因此迟迟不动。如今帅军追击突厥,那些原本不遵王化的邦国,短短时间内被轮了三回,实在没有力气抗拒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