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直到此时,沐琮这才确信这里平原以北,三面都是高山;其中北部最高,高不见顶;西北大雪山,同样满山冰雪,千年不化;西部也是山,延绵不断,一直到大海,当然没那么高峻。

简直就是天赐之地!

沐琮大笑,东西两面临海,北面全部是高山,陆地上与邻省交界的是人迹罕至的密林,比四川更丰饶、更易守难攻。

天府之国,此之谓也。

如今明朝尚没有占据山口以北的那片土地,只要把守住这个关口,整个景泰省就风雨不透,大可以慢慢研磨。

刚刚被浇了一盆冷水的沐琮又振奋起来,命部将李猛在山口内,从南到北,修筑三个关口。

这个工程确实不小。事实上,从雅利安人第一次通过这里来到南亚次大陆,到明朝中后期蒙古后裔巴卑尔南下建立莫卧儿帝国,三千年间,外族先后十次通过这个山口征服了印度,却从没有一个政权想到过在这里构建防御工事。除了征服者想给自己留条退路之外,很难说跟印度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没有关系。

但这对于曾经修筑万里长城、挖掘京杭运河的民族来说,在这里修筑三个关口,实在称不上天字号工程。

李猛奉命,驱使战俘、贱民十万,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全部的工程。从北到南,沐琮将其命名为新安关、景和关、永宁关。

沐琮放下了一件心事,回景德府途中,夜感一梦,一个白袍白甲、隆长白脸、三绺微须、膀阔腰圆的威武男子,对他说:“吾乃宋朝岳飞,每恨为权奸所陷,不能保境安民。今闻朝廷圣明,感君忠义之心,雪我百年之恨;愿意投身君家,绍承君志,保一方太平。”

作者的话:明朝真有岳飞转世的传说,不过对象是徐俌的孙子徐鹏举,为魏国公五十二年,安闲富贵。他没有军事才能,但曾经无意中挖掘了秦桧的墓,剖其棺,弃骸水中,冥冥中为岳飞报了仇。这里借用其事,也可以当成沐琮的宣传。

第334章 满城风雨(上)(附小剧场19)

在南方各省努力谱写新篇章的时候,北京也是一片火热。

七月初,出使日本的翰林院编修杨一清回朝复命。

杨一清是去年底出使日本的。

他还没有抵达京都,南阳伯叶思贤率领五千水师,在明朝商人的带领下,顺着冬季风南下,在日本岛西北部温泉津登陆,很快占领石见国。

当年武德充沛的忽必烈曾经两次远征日本,都以失败告终,还留下了“神风”的传说;但是中日两国的历史恩怨纠葛太深,汪舜华上辈子八卦过相关资料,知道元朝之所以失败,一是高丽造的战船太脆,经不起海上风浪;另一个是将领没有航海经验,瞎指挥。

占领朝鲜之后,汪舜华的目光略过了一衣带水的石见国,借着打击倭寇,设立鲸海巡检司,让南阳伯叶思贤提督,除了训练水师,也从天津、南京等地调集战船。这些年来明朝和日本商贸往来,看到南边各国因为并入明朝免了关税,一些日本商人也打起了主意。反正日本国王也要接受明朝册封,不过就是去国号的事。

有他们带路,这次进兵很是顺利;虽然也遇到了大风——日本国季风气候,免不了,但是叶思贤在朝鲜统领水师多年,经验丰富,船只提前入港避风,倒是没受到什么损失。

石见国是山阴道八国中最西的国家。守护大名大内氏,统治力并不强,东边的出云国尼子氏、南边的安艺国毛利氏一直对其虎视眈眈。用火炮开路,守护荒川诠赖投降,明朝很快占领了这个小国。

叶思贤甚至派遣战船到距离京都不远的丹后城海边耀武扬威,炮轰丹后城池。

面对明朝官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室町幕府上下自然惊慌失措。应仁之乱还在持续,不仅京都被战火夷为平地,更失去全国的统治权。将军足利义尚虽然已经继位三年,但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父亲足利义政在小川御所隐居,朝政由母亲富子掌握。

当年元朝横扫天下,所向披靡,尚且没有登陆日本本岛;结果现在,明朝不费吹灰之力就跑到京都附近摇曳,不害怕才叫见鬼!

哭是没有用的,富子赶紧找到足利义政,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先试探一下明朝的意思,如果明朝真的要灭了幕府,恐怕抗拒天兵是没有用的;但是日本毕竟是明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永乐初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又被册封为日本国王。至于汪澄窃取岛屿,侵略明朝沿海,幕府实在不知,更没有力量去收拾。

幕府的难处,杨一清看在眼里,但皇命在身,还是义正辞严的申讨了日本政府纵容倭寇为患的罪行,并大骂日本国不尊朝廷:永乐九年,足利义持给太宗写信,声称“本国开辟以来,百事皆听诸神”“灵神托人谓曰,我国自古不向外国称臣”“今后无受外国使命。因垂诫子孙,固守勿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