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那就试试吧。

当然,汪舜华也不是没有为将来做某些准备。

还是那句话:中国是大海,是大洋,只要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没有人能拿中国怎么样。

比起真刀真枪的和鬼子硬干,现在最重要的反而是提升明朝人民的反日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一衣带水的东瀛小国不是乖儿子,恰好相反,是一头饿狼,随时可能咬你一口。

汪舜华甚至想过让杨一清整一份田中奏疏上来交差,但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杨一清是标准的儒家子弟,让他造假,恐怕有点难,毕竟他没看过剧本,只会认为自己想要妄动刀兵故意栽赃陷害,不仅不从命反而把事情捅到朝堂上,那可有的瞧了。

这个时候,就别节外生枝,给自己找事了。

杨一清向君臣汇报了在日本国的见闻,首先就是名分问题:“太宗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但国王另有其人,如今名唤成仁,在位已经十四年,换了三个年号,如今是文明八年,足利家族仅以将军自居。如今的将军足利义尚年仅十二岁,其父足利义政隐居避世,朝政由其母富子暂摄。”

这就很尴尬了。

合着国王是傀儡,从前和明朝打交道的都是实权的世家大臣,朝廷还阴错阳差的将其册封为国王?——这还不算,朝政国王管不了,国王他妈他老婆他儿子甚至内官都管不了,而是大臣的老妈管事!

群臣议论纷纷,这叫什么事!

杨一清还在汇报:“足利义政早年无子,于是以其弟足利义视为继嗣;不料次年其妻生子足利义尚,于是反悔,不愿意传位其弟。建极十年,双方刀兵相向,战火蔓延全国,至今十年,尚未言和。大名之间相互征伐,王城尽成焦土,国王寄居将军府,不想年初将军府也毁于战火。”

前些年明朝虽然开放国门,但对官方交往兴趣有限,何况倭寇严重,双方政府没什么往来,这些都算新鲜事。汪舜华对日本也说不上了解,至少对日本古代史真不熟悉;甚至石见银山的具体位置也不清楚,还是看了商人呈上来的日本地图,发现有个石见国,这才决定碰碰运气。

好在日本喜欢学中国,自然很多时候都能找到对应,虽然往往很有地方特色。

总的来说,现在日本国刚进入战国时期,当然不管是明朝还是日本国内都没这个概念。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不是幕府将军的傀儡,名号也只是“皇帝”,直到侵华战争前才以天皇自居;而随着两大幕府一场混战,幕府势力被削弱,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垂死挣扎,屡屡进攻附近的大名。

真是不新鲜,像极了东周的那一段混战时期。

汪舜华在心里遗憾不能拿田中奏疏说事,话锋一转:“我听说日本民间流传着杨贵妃东渡的故事?”

杨一清称是。这在日本国内传的很广,尤其他作为使臣到日本,日本已经见识到明朝的威力,本着“强者为王”的观念,为了表示友好,肯定会使劲拉关系。富子曾经自求献身度种,被他义正辞严的拒绝不说,就说到当年杨贵妃从马嵬坡逃出生天,东渡日本定居的故事。说在那里,她化身为神祇、天仙、观音、女刺客等等,还有墓地、纪念的寺院。

杨一清其实没在意,这种传说其实在国内也有,要不白居易也不会写“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虽然叫嚷着“红颜祸水”,但显然安史之乱的根源是脑子发昏的唐玄宗,杨贵妃不过是推到台前的替罪羊。因此千百年来,骂声有,同情的声音也不少,希望佳人能够逃过一劫,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

汪舜华对杨贵妃不感兴趣,她现在就是要拿这个做文章。

你们不是喜欢说杨贵妃跑到你们那里吗?不是喜欢扯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吗?那好,这顶帽子就戴上吧!汪舜华冷笑:“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史书写得明明白白,怎么还会有这种传说?编造这个传说的又是什么目的?”???

不过就是个故事,寄托一下希望,还能有什么目的?

汪舜华冷笑:“当年杨善出使日本回来,说那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崖山之后无中华’,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前些时候重温了足利义持上太宗的书信,又想起杨贵妃东渡的传说,联想到这么些年日本屡犯海疆,甚至杀我使臣,这才明白他们的狼子野心。”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是杨善说的?我们怎么没听说过?

汪舜华侃侃而谈:“扯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无非就是说宋元之后,神州陆沉,如今的中华已经不是正统的华夏;编扯杨贵妃东渡生子,无非就是想说她生下了唐朝皇帝的后人,那才是正统,进而推出日本才是汉唐之后,华夏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