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7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下面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还能这样联系?

汪舜华就是要这样联系,实在有些年这些调调喊得太响亮,喊得几乎中二时期的她都相信了。

现在,就该让你们为子孙的行为买单了。

汪舜华开始翻黑本,从汉光武帝时期接受册封时期开始,一直向中原称臣,看到中原大乱,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生出想法来,公然向隋炀帝挑衅,甚至帮助百济反唐!到了国朝更好,连太祖皇帝的使臣都敢杀,还多年持续袭扰我海疆!

“臭泥鳅沾了点海水,就敢当自己是真龙了?派了几波遣唐使,修了几间房子,学会了几样精致的淘气,就敢自诩大唐传人了?礼义廉耻学会了吗?孝悌忠信学会了吗?——倒学会欺师灭祖了!这又是谁教的?如果不是这次把他们按下去,恐怕他们真打算步步紧逼,夺得中原!——看嘛,口号都想好了!‘崖山之后无中华’,那太祖皇帝算什么?太宗皇帝算什么?咱们又算什么?都是夷狄?”

下面不淡定了。

章纶站出来说:“日本与我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我若兴兵轻伐,是不祥也。”

汪舜华哼了一声:“我当然知道它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但如果它心怀异谋,想要侵我疆土甚至以夷变夏,我也不介意放马富士山的。”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双方签订新的《勘合贸易条约》。永乐年间,明政府对此种贸易不只减免关税,且承担日本国使节及其众多随员(实际是商人)在明期间全部食宿费用,发给衣服,免费供应他们归途一个月的海上旅程用粮。部分贸易品是贡献方物、明朝颁赐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一般说来,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宣德年间,日本贡献方物和国书,签订新的贸易条约。规定10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刀剑不超过3000。

建极三年,汪太后同意开放民间贸易,同时压缩了官方朝贡。因为日本国本身来往次数有限,她对小鬼子还是存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心思,因此指示下令日本的朝贡执行规定,不许多来也就是了。

如今对中日贸易重新规定,要求日本国每三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与此同时,对赏赐品重新进行了压缩规范。比市场价要高一些,毕竟远隔重洋的,跑过来一趟,但是什么刀剑就算了,劳资不缺!多余的按照规定,在会同馆开市五日,军民人等可前往公平交易;也可以在市舶司所在地互市,由市舶司主持,与民交易。不过以前贡舶贸易全免课税;但是现在不行,你们不在版图内,关税不能少;此外,往来路费和食宿费用自理,老娘没心情养你们这些强盗。

爱来不来!

这样做,汪舜华出了口恶气,群臣也松了口气——没有把日本纳进来,反而少了一个包袱,很好。

当然,更重要的是关于石见的经营。

当初汪舜华派叶思贤登陆,众议汹汹,都害怕重蹈元朝的覆辙;甚至当大军登陆的消息传来,也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战。

但是就在上个月,经过三个多月的勘探,叶思贤快报传来:石见国确实有银矿,而且矿藏巨大!

是的,举世闻名的石见银山现在还不为世人所知。虽然早在1309年,便有采银的纪录;但直到1526年,才掘出地下的银矿脉,通过灰吹法,才大幅提升银的产量。

当时汪舜华密诏叶思贤,说当年杨善出使日本,听说石见国有山,盛产金银铜,你带人好好找找。

叶思贤得旨,带人四处勘测,果然就找到了——毕竟这里早在镰仓时代末期也就是元朝后期就已开始开发,只是技术所限,只能取露天的矿石制炼而已。

叶思贤亲自跑去查看,简直不敢相信,居然会有这样的富矿,地上就有捡到银子!鬼才知道地下埋着多少!

叶思贤马上找人来炼。应该说明朝的技术确实很先进,陆容曾经在《菽园杂记》中记叙的颇为详细。在日本人眼里可能会亏本的生意,在明朝工匠眼里完全不是事。

拿着石见国提炼的银子,朝臣彻底闭嘴了——真的,国内缺金缺银缺铜,如果真有富矿,那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至于距离——好歹比吕宋近!

如今明朝正式册封成仁为日本国王,自然也就要采用明朝纪年,当然关上门来你们爱用不用;册封足利义尚为关白,《汉书·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也就是说任何大事皆先陈述或禀报给霍光知道,然后上奏于皇帝;等于承认了足利家族的摄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