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8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执政之后,鞑靼忙于内乱,加上于谦和边镇将士给力,边境总算保持了大体的稳定;青藏等地的马匹源源不断流入,“搜套”之后,河套地区也可以大量养马;民间也以养马骑马为新风尚,尤其得到朝鲜后,终于有了上好的养马场地;此外,西北汉昌也豢养了大批好马,可以征调到西北甘凉一带。

汪舜华有句话没说,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象征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还在北元,那可是太祖太宗费尽心力都没拿到的镇国之宝!

因此这些年来朝廷厉兵秣马,就等着杀出关去,雪耻报仇。之所以迟迟不动,一是技术进步很大,要为全军换装备、要操练,急不得;二是本来战事已经很频繁,先是戡乱,而后辽东、朝鲜、琉球、西北、南方,外加每年春夏两季攻势,前年又发生了鼠疫,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实在难以分身;三是总是担心不能一战而胜,毕竟心理阴影太大,小规模袭扰是一回事,大规模征讨是另外一回事。

执政太后,能赢,不能输,哪怕就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在某些人的嘴里都能毁天灭地、国将不国。

因此,汪舜华曾经想,还是再养精蓄锐十年,朝廷内部整合初步达到效果,北方的血放得差不多了,再让皇帝去成就这份功业。

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要让人家背包袱,总还要给点露脸的机会。

但是现在等不及了,皇帝已经公然忤逆,下面的各种骂声也铺天盖地,如果没有服众的成果,只怕她真的成了弄权祸国的妖后。

比汪舜华更着急的还有王越等武臣。谁都知道太后年老,皇帝亲政也就是眼前的事;只是前几年开疆拓土进展实在太快,等皇帝亲政,肯定是要修文偃武,休养生息。若不趁此时机建功立业荫及子孙,只怕悔之晚矣。

因此,当东宫的皇帝正忙着召集太医为董婉君保胎的时候,他的母后正和内阁重臣商量出兵北伐的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何况出兵北伐是大事,要准备的不仅是粮草,还有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消息,出征的策略、将领的配备、兵力的调动、舆论的准备等等。开年以来,文华殿每天灯火通明,汪太后和重臣研究到很晚。

这些年你来我往的边境冲突不少,除了造成人员死伤,也不是没有一点作用。王越等抓到了不少北方败兵,汪舜华结合自己残存的知识让厂卫参与审问,获得了不少的信息。

总的来说,现在鞑靼的力量比起当年,确实下降不少;但是也绝对不可小觑,因为蒙古已经完成了统一。

当年也先被杀,瓦剌势衰,鞑靼复起。各部异姓贵族仍争权夺利,操纵可汗,相互混战。

历史上成化十六年,被明朝称为小王子的秃猛可继位,号达延汗。他击败瓦剌,统一了鞑靼各部,结束了权臣专政、诸部纷争局面。只是他死后,鞑靼又陷于分裂。他的孙子俺答汗控制了大举进攻明朝,1571年达成协议,被明朝封为顺义王。

但是这一次,他没法实现这样的抱负,原因很简单:明朝不给他时间。

秃猛可原名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也先的外曾孙,尊称为巴图蒙克达延汗。通常的说法是他生于1474年,1480年继位,死于1517年,为政三十八年,终年四十四岁。他继位的时候只有六岁。

六岁的孩子,即便带着上辈子的记忆,也很难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什么表现。事实上,直到1487年,达延汗才公开亲政。

按照这个说法,现在的达延汗只是个三岁的孩子。明朝此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这几年的信息告诉他们,这份资料并不准确。

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达延汗能六岁继位,并创立功业,身边没有人是不可能的。他身边确实有人——他的老婆满都海。本来所有人都没在意,一个女人,能有多大本事?何况老公都这么小,老婆估计也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妖孽到哪里去?

但是当王越告诉大家,此前和明朝交手,都是这个女人的主意,更重要的是,驰骋草原多年的鞑子几大部落都是被她扫清荡平的时候,所有人的脑袋立刻上了发条。

简单来说,满都海和达延汗是姐弟恋,甚至可以说是母子恋——因为老婆比老公大25岁,比历史上宪宗和万贵妃的年龄差还大。

和明宪宗的爱情故事一样,这段忘年恋的背后,是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的。

巴图孟克的父亲巴延蒙克和其叔满都鲁结成联盟,满都鲁即大汗位,巴延蒙克为济农(辅政、副汗)。后来,因部族之间的纷争,二人同败,相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