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8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有预感,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遣将出征。

她看着诸将很久,终于开口:“五千年来谁著史?一万里外可封侯。今天,书写的历史的任务交给你们。去,给我好好的打!打出一片锦绣河山,打出一个太平世界,打出和强汉盛唐并称的赫赫武功!”

和历史上稍微不同,满都海没有死于战乱,而是提前统一了草原,但这并不意味着满都海的使命完成了,她想的是征服明朝,重新恢复元朝的统治。

她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但是明朝留给她的时间太少。她几次率军南下,想要打开缺口,但是明朝打到草原上不容易,草原要征服明朝同样艰难——明朝国力强盛,加大了边防的投入,虽然说不上铜墙铁壁,但是他把门一关,城楼上炮火铺天盖地射下来,下面还真的只有干瞪眼。

满都海还是不放弃,那么彪悍的草原人都被她征服了,她不相信羸弱的明朝书生能抵御鞑靼铁骑。

但是她也知道,草原刚统一,人心未稳,如果自己能一举拿下明朝还好,如果拿不下,难保下面的生出什么别的想法。偏偏这几年对明朝的战役都不算顺利。

该怎么办?

满都海是真的很愁。明朝不屑于同草原做生意,但是草原却很需要。因为他们必需的铁器、布匹、粮食、食盐、茶叶都是来自明朝。

最开始抢夺其他部落的,还能勉强支撑,但是现在统一了,就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满都海决定先派人到北京进贡,恳求互市,遭到严词拒绝——明朝鉴于宋朝亡国的惨痛教训,自始至终认为和亲是屈辱的行为。哪怕是左翼鞑靼的示好,宁愿打仗也不愿意理睬。

汪舜华更是如此。寡妇当家,最怕被人轻慢,何况自己是打着“民族”问题起家的,下面还站着一群朱家大老爷们;因此从执政的第一天起,她就始终以强硬姿态示人,不肯在任何一个地方示弱。

女人不狠,江山不稳。

忍无可忍,也没办法忍。于是建极二十年二月中旬,满都海再次挥师南下。以往明朝喜欢发动春季攻势,这次她选择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她选择了大同附近的阳和,就是后代的大同市阳高县。向以“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为兵家所注目。

它在历史上有个更响亮的名字:白登。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就发生在这里。

满都海知道,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东与天镇县、河北阳原接壤;南与浑源、广灵为邻,合为一个小型盆地。

满都海也知道,阳和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门三个,东门成安,西门成武,南门迎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城门上建有城楼,并建有14个窝铺。守卫不可谓不森严,但比起大同,肯定弱了不小。

满都海仍然记得,正统十四年七月,土木堡之变时在这里曾发生过激战;景泰元年,蒙军三千余围攻天成东门,纵横劫掠而去。

但满都海不知道,历史上隆庆年间她的孙子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她更不知道,四十年后,她的丈夫因为侵略这里,滋扰大同,惹怒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立志扫除腥膻、靖安民物,不顾麾下将领的阻拦,亲率六军,抵御侵略者,双方近十万人激战五天。在群臣眼里不靠谱的皇帝却展露出惊人的军事天赋,打赢了这场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可能打赢的战役。比死伤人数更耐人寻味的是,达延汗死在了这一年。

也就是说,达延汗可能在交战的时候受了重伤。

达延汗的死后,鞑靼又陷于分裂,并且再未实现统一。作者的话:感谢@书友(彩云逐月)的9枚刀片,今天更超长篇,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337章 燕然勒功(下)

满都海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拿下这里,也就拿下了大同,可以大量抢夺财物,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打到北京城下。

现在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今年草原上大旱,粮食不够吃,山西是军事重镇,繁荣富庶,这回一定能满载而归。

她想着。

她已经打听清楚了,守备阳和的叫田畴,去年才刚上任,一个新兵蛋子。

她的情报是正确的,阳和指挥使确实是名不见经传的田畴;但不够准确,因为现在还有一个人在附近:王越。

已经料到敌人南侵,毕竟这是每年的保留项目;但是不知道敌人在哪里突破,于是三路大军分别部署在大同、宣府和辽东,其中宣府五万,大同三万、辽东两万;相约有了军情,就点燃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