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8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现在王越就在距离阳和60公里外的大同等待决战到来的时刻。

在明朝将士热切的期待中,满都海来了,带着她的小老公,带着十万大军。

前几年进兵不顺,这次她决定来个大的,多抢点。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断然没有隐藏不被发现的道理,何况明朝准备已久,探听消息的斥候已经派了好几拨,确定是往这边来,但是突破点在哪里就不确定了。

战斗很快打响。

出乎满都海的意料,阳和这种小地方,兵力薄弱,一般而言都是闭门不出,但这回居然选择了主动出击。

得到探马的消息,满都海觉察到不对,下令大军改道,急转向南;对方居然也作出了部署调整,直接扑上来。

简直不要命了!

满都海简直想笑,这是要送人头吗?那我就笑纳了。

明朝先锋是一个叫江华的年轻人,历代都是武将,后来通过武举拿到了进士资格,在武学学习了几年,被派到边关,多次和鞑靼交手,得到王越的赏识,这次就任用了他。

江华知道对方是个女人,为了保卫国家,同时彰显爷们的风采,他没有等到王越的命令就断然出击。而且战斗一开始,就下令猛冲;明军火炮实在强悍。汪舜华高度重视军备建设和技术研发,导弹什么的只能想想,但上万优良工匠潜心研究二十年,不管是大炮还是炸药的质量都有相当的提升;尤其连珠铳虽然不像戴梓可连发28枪那样逆天,但是16发也足够看了。

现在江华就带着八千精兵,先是大炮猛轰,靠近了又是一阵扫射。别说达延汗,连满都海也被这威力震慑住了——一里之外炮弹就打过来了,两百来步子弹就上来了,太他妈吓人了。

当然毕竟是刀口上长大的,满都海很快回过神来,不管来者善不善,反正都是要打的,而且这么个小地方,能有多少人?——转念一想,有这样精良的装备,那肯定就是明军的精锐主力。

于是不敢拼命,而是下令以守代攻,准备避过了锋芒、等对方炮弹拼光了再战。双方激战了一整天,等到了黄昏,满都海这才发现,自己被迷惑了,对方至多一万人。

满都海十分愤怒:一万人就来对付我十万人,看不起我咋的?

于是下令全军出动,把明军包围起来。不过此刻已是夜晚,考虑到安全,她命令军队等天亮看得见时再进攻。

满都海在等天亮,江华也在等,原因很简单:炮弹不足。不管装备怎么精良,个人能够随身携带的炮弹总是有限的;现在对方被打蒙了,但是毕竟敌众我寡,真要硬碰自己占不到便宜,那就等援军。

双方很有默契的停住了手。

春末夏初,正是沙尘暴肆虐的时候。明朝的环境问题不如后代严重,但风力太大,卷起尘埃,遮天蔽日。

江华借这个机会,带领军队从包围圈的缝隙中钻了出来,溜进了应州城,补充能量。

明军闭门不出,满都海意识到之前只是困兽之斗。

于是她下令攻城。

可是还没等她准备好,明军居然再次主动出击,满都海只有迎战。

王越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那就是满都海亲率大军,估计至少十万之众,决定好好调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人,于是亲自帅兵前来,下令主动出击,准备前后夹击鞑靼军。

发现敌军的消息昨晚已经传出去,马上朱永就率兵前来接应,辽东那边就没办法了,鞭长莫及;但是王越已经示意他们准备好,随时出关。

满都海是优秀的军事人才,在极短的时间内,她就作出了判断:敌军虽然得到增援,但兵力还是不足。

于是冷静地下令:“部队分成两部,分头作战,并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两支明军合流。”

江华昨天得了甜头,今天故技重施,再次率部出关。双方交火异常猛烈,只是满都海知道对方人马不超过一万,自然很有底气;鞑靼部队也反应过来,毕竟枪炮都不是什么新鲜物件,大不了火力凶猛一点,对方人这么少,只要熬过最初,等他们炮弹用完了,自然就没力气了,到那时候不仅可以抢过这些新奇的玩意,还可以尽数歼灭敌军,然后扮作明朝军队返回应州城内,直奔北京!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江华确实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他已经被被分割包围,炮弹消耗殆尽。

王越亲率大军,自阳和出发,向应州挺进。

包围圈内的江华已经绝望了,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天亮了,鞑靼军再次发动冲锋,江华率部抵抗,但还是抵不住。危急关头,王越前部定襄伯郭岳赶到,下令大军立刻向鞑靼军冲击,鞑靼军猝不及防,全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