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90)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本来想冲过去干掉王越,但王越带来的人毕竟不是吃干饭的,早就把他押住了。

计算时间,这一天是建极二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清醒过来的王越稍加整顿,决定返程,押送达延汗回京,并向太后皇帝敬献传国玉玺。

只是到底想起来一件事:“这是哪里?那山叫什么名字?倒是挺雄伟。”

俘虏低着头告诉他:“这里是燕然山。”

居然是燕然山!

王越简直想仰天长啸,这就是燕然勒功的地方啊!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是传颂千年的事迹,也是武将最高的追求。当年东汉大将窦宪在此刻石记功。霍去病之后,唐朝李靖、李绩追袭突厥、国朝蓝玉追杀元朝皇帝,乃至太宗朱棣五征蒙古,都曾到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而燕然勒功此后竟成绝响。

今天,自己居然在这里消灭了鞑靼势力,而且似乎大致走了窦固当年的行军路线,天意吗?

看着手里的传国玉玺,真的恍如梦幻。

这个方圆仅四寸的小东西,却是历朝皇帝梦寐以求的奇珍,在它的身上,浸透了两千多年来华夏纷纷攘攘的历史。

这个传说中的天命所归、祥瑞之兆的宝物,却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运,两千年来一直辗转奔波,屡易其主;不仅有不少人做了不少赝品,甚至最终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楚人无罪,怀璧其罪。

王越感慨万千,再次跪下拜谢天地神灵祖宗保佑;次日杀牛斩马祭拜天地,登上燕然山记功——时间再紧迫,这里来了总是要留点印记的。

然后就收拾准备启程——这个宝贝是有特殊寓意的,不能在自己手里停留太久,否则别人该说闲话了。

哪知道达延汗趁人不备,磨开绳索妄图逃跑,结果被发现,看到实在难以逃脱,于是夺过宝剑自刎。

王越很是感慨:“这也算勇士了。”

想到引敌叩关的隐帝,算了,不想了。

但是这是敌酋,不是一般的敌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埋了,于是下令割下首级回去献功。

没走多久,后面朱永派出的接应的军马就到了,王越的军马总算有了冬装,都是感恩戴德:妈的真的太冷了,之前有准备,但显然计划赶不上变化。

三军会合是一个月后的事,接近冬月了。

除了朱永的大军和其他各边镇的援军,李瑾也赶到了,主要是从辽东杀过来,确实很费力,一路拦截的敌军不少,好在都是被满都海新平定的,人心不稳,见识到明朝铁蹄的彪悍以后,就纷纷逃窜了;镇守辽东的还有武靖侯赵辅,他带人一路往北了。

听说王越得了大功,朱永和李瑾嘴角抽搐了一下,好歹看了铭文,是王越自己写的,提到了四人的名字,也就不计较了,没法计较;纷纷恭贺了他的功劳。

王越从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哈哈一笑,这才说了些“上天垂怜,太后英明,诸公同力,部下同心”之类的话。

大家转过头,纷纷说起此行的收获。朱永擒获了鞑靼嫔妃皇子宗室大臣上千人,并牛羊马匹上百万匹;李瑾俘虏各部首领千余人,擒获牛羊数十万。计点人马,还剩六万四千余人,杀敌总十三万三千余人,生擒五万八千余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是消除了鞑靼这个心腹大患,大家都很高兴。

喝了庆功酒,就收拾往回走,只是天上大风雪,又牵着这么多牛羊战利品,肯定走不快;好在朱永做主犒赏三军,没有锦衣,好歹皮袄,还扛得住。

小剧场:

景帝:祖宗们,喜报!王越等出师北伐,满都海被杀,小王子自刎,宗室大臣皆为我所得。如今王越已经得到传国玉玺,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祭祀天地祖宗!

太祖、太宗、仁宗、宣宗:什么?有这样的事?

太祖:好啊,好……

隐帝:好什么啊,只怕马上就要大祸临头。

太祖:嗯?

隐帝:祖宗,传国玉玺落入汪氏手里,她岂会安心做个太后?

景帝:你胡说!

隐帝:我胡说?你摸着心口问问,如果是你,还甘心垂帘听政吗?

景帝:我……

太宗:汪氏已经年老,就算真要篡权夺位,也不过是一二十年的事,将来还得交还我们朱家。

太祖:ε=(′ο`*)))唉,你们!

景帝:祖宗!德音不会的,不会的……

仁宗:行了,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我们也没怪你。不过是容她过过瘾,反正皇帝还是姓朱的。

景帝:呜~~~

隐帝:祖宗们,你们……

第339章 风卷残云(附小剧场22)

汪舜华是在端午节当天得到应州大捷的喜报的,大喜过望,下令三军全线出击,扫荡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