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79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苏门答腊岛到底有没有穿过赤道实在不记得了,但是总归不太远;在那里设一个天文台,说不定能观测到什么。

青年天文学家刘清松于是带着家眷来到了这里。

刘清松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但他有一个有名的曾祖母:马蓬瀛。

马蓬瀛是明朝杰出的女天文学家,昌黎县人,韩愈的老乡。丈夫是东光刘直,历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她因为精通历数、天文,被太祖太宗二次征召入宫,其子刘政被破格提拔为县儒学训导。

有明一代,马蓬瀛是第一位获得品级俸禄的女官,也是留名青史的五位女天文学家(其她为班昭、楚衍之女、王锡蕙、王贞仪)之一。

马蓬瀛去世后,子孙没能继续她的荣光,只是待在老家做普普通通的读书人。直到建极初年,汪舜华决定开设科学院。在商讨历代科学家祭祀名单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号人,马上拍板让她进去,随后的历代帝王庙也进去享受了香火。

刘清松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关照,到北京学习天文学——那时候天文学一般人是不能学的,他算是家学渊源。

于是,刘清松继承了曾祖母的事业,开始了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并很快得到了钦天监的认可。

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和他一样,对天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人,尤其建极八年以后,朝廷开放天文学,无数专业的业余的哪怕凑热闹的都跑来研究;刘清松结识了同样热爱天文学的王锡明和他的妹妹王慧兰,并喜结良缘,共同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

贝琳定义了星座,王锡明对阴阳历法感兴趣,王慧兰不仅精通算学,对日月星辰同样很有兴趣。她不仅阅读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在一众学者中脱颖而出。

刘清松和王慧兰奉旨来到了旧港,为天文站选址。为此,他们四处奔波,有了惊人的发现:越往南走,北极星开始变得越来越低,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下,彻底看不见;与此同时,又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星星,尤其是有四颗的亮星组成一个十字形。

据海上的水手们说,这组星星从广东台湾以南就可以看见,他们以此来导航。

刘清松还在观测,王慧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太后的推测是对的,大地是个球体。

刘清松有点难以置信,毕竟天圆地方是自古以来的教诲;然而他犹豫的间隙,王慧兰已经开始尝试用实验验证——她将悬挂在房梁上的宫灯当太阳,小圆桌被扳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自己手拿着镜子当作月亮。一边移动着反复试验,一边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弄清月食等天文现象产生的原因,由此撰写了《月食解》,阐述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生成原理。

不过因为远在天边,王慧兰的论文还在发往北京的路上;此次见到天使团,除了论及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风俗民情,刘清松也就谈到了在天文学上的新发现——如今天文学算是流行,懂的不懂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爱拿这个作谈资。

听说这里发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星星,大家都来了兴趣;就在刘清松等人的带领下趁夜观测天象。——其实在大多数人眼里,天上星星都长得差不多,但镇安王是懂行的,手里还拿着最先进的望远镜,多少能发现星星们的不同。

发现这里真的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星星,而以前能指向的北极星反而消失无踪,镇安王实在很有兴趣。他和刘清松等人登上船一路向南,果然有了更多的发现——在北方地区,是没有太阳直射的;而这里却有,在广东、怀德等省都有太阳直射;有没有太阳直射不一样,太阳直射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全国各地利用日晷测量出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还不一样。

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镇安王想到了汪舜华的推论,如果大地是一个球体,而且围绕太阳运动,似乎很多事情都有了答案。

如果大地是个球体,那么它的半径几何,周长又是多少,有没有可能到达地球的另一端?

见了沐琮,镇安王就说起这件事。

沐琮点头,景泰省历史悠久,在天文地理方面也有建树。此前他和婆罗门的僧侣们谈论,知道他们相信大地是个球体,而且信奉日心说,也就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从笈多王朝的阿耶波多就开始了,这位天文学家留下的《阿耶波提亚》,计算了日月五星以及黄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的运动,讨论了日月五星的最迟点及其迟速运动、推算日月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