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06)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瑛没想到汪舜华这样连珠炮的逼问,他原本以为自己应该看透了女儿,她不爱财,却爱名,爱权,应该是有所图的,没想到就这样甘心为人作嫁?

汪舜华看着父亲:“为谁作嫁?那是我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亲儿子!不辅佐他我辅佐谁?合着我传位给八竿子打不到的娘家侄子,就不是为人作嫁?”

她的语气很生硬:“回去吧,以后不要再发生这种事,否则,我不动你,可难保别人不动你。”

汪瑛狼狈而去。

第345章 九州方圆(上)

朝廷上下暂时达成了共识,自然也就有心情处理其他的事了。

事实上,今年朝廷的事情很多,虽然每年都很多。

现在北方大体平定,但是还有不少残余势力负隅顽抗,汪舜华下旨各关隘严防死守,并派斥候打听消息,一旦发现敌军,即刻发兵剿灭——这话是白说,去年明朝军威大振,除了被杀的,活着的要么投降,要么西遁,要么北逃,一时半会儿不会主动来找死;但茫茫草原,明朝大军要到处找人杀,也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汪舜华和君臣商量,光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这些地方经营治理起来。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扬雄就说“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

汪舜华终于感受到汉唐帝王的痛苦——这么大的地方,要想守住,太难。

交通运输不便,国家对边疆实际控制有限,分封反而成了最优选项。

但是汪舜华不敢。

分封也是要冒险的,地方尾大不掉,割据一方,就可能威胁中央;何况分封分的肯定是老朱家的王爷们。

前些年将朱家王爷们得罪狠了,万一放到西伯利亚不好好放羊,反而放飞,来个割据一方甚至直接南下,谁也受不了。

朝廷杀反贼天经地义,但是姓朱的杀姓朱的,很多人就要好好掂量了,毕竟有前例。

首先是设定区划。明朝疆域范围是处于变化中的。此前,明朝的疆域大致以长城为分界线,而这次是直接把整个北方地区纳入版图,包括后代的内蒙古、蒙古以及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相当于三倍中原本土的面积,只是地广人稀,要不要、怎么要实在为难。

很多人尤其江南官员都认为,当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抵抗鞑子,现在任务已经完成,北京这地方天气寒冷,水资源匮乏,而且距离经济中心江南太远,实在不适合做盛世的都城,还不如迁回南京。

“这是放屁,现在只是剿灭了达延汗夫妻,鞑靼的余部还不少,甚至已经投降的心里怎么想也不好说。皇帝一旦回南京,很难说这些人不会蠢蠢欲动,甚至卷土重来。没看到当年宣宗皇帝放弃东北和安南的后果吗?战争胜利不往外推,居然往内缩,天下有这样的道理?你是小媳妇见不得人,还是老乌龟迈不开步子?对得起为国捐躯的将士吗?”——这是程信的原话,后面一拨儿人红了脸。

那就退而求其次。北方穷山恶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反而要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镇守,实在得不偿失,不要也罢;或者就仿照元朝的例子,设立一个岭北行省拉倒——这是主流的声音。

——也不靠谱,元朝设立岭北行省,那是因为那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势力根深蒂固,但是对岭北的开发可是高度重视,尤其和林地区百年来生殖殷富埒内地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下面吵成一团,直到汪舜华拍板:“地大物博,岭北地区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这是上天赐给我朝的地方,怎么能够放弃呢?——现在人口繁衍如此迅速,总要留点土地,给与后世子孙。”

她抚摸着地图,这辽阔的土地,曾经只有在梦里才敢染指,如今居然梦想成真,实在是感谢皇天后土,感谢列祖列宗,感谢主席总理以及各路神仙,感谢网络各路豪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记得当年看八卦,西伯利亚居然是老毛子的800多个死刑犯打下来的,当时郁闷的不行:兔子怎么运气就这么背呢,百米冲刺前面领跑,偏偏发力的时候睡迷糊了倒地了还被人踹了一万八千脚。

曾经错过,但在她这里,必须守住,不计代价,不留遗憾。

太后定了决心,下面就是一千万个不满意,也阻挡不了。

汪舜华很明白“人亡政息”的道理,要想让后代君臣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必须把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有办法吗?

有,清朝治理蒙古的经验就不能说不成功。

拜清宫剧和清穿小说所赐,上辈子曾经认真研究过清朝治理边疆的经验,知道满清之所以能治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除了自己也是马上得来的天下——这是屁话,谁家的天下不是刀枪打下来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分而治之、严禁与汉人交往,甚至推行绝户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