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07)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既然没有机枪,就只有用软刀子杀人了。

首先就是基本原则,就是当年太祖太宗治理西藏的办法:多封众建,分而治之。班排制度在辽东施行的很成功,此番出征,辽东将士立下了大功;考虑到以后估计没有大的战事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特性,反而要弱化军事属性,用盟旗制度。

因为朝廷这些年来频频用兵,百战疲劳,因此此番北伐,从辽东各部征调了不少军马,根据他们的功劳大小划定界线,分给牧地,安置属民,称为旗,作为世袭领地。每旗设旗长1人,由皇帝任命,负责旗内各项事务;副手旗务4人、小旗4员,也要由中央批准。旗内1丁1户,每150户设佐领,管理佐内事务。每佐还设骁骑校、领催等员,负责审查本佐内的户籍、钱粮、婚丧、诉讼、田土等事。

合数旗而成盟,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负责会盟事宜,均从旗长中选择,由皇帝任命,颁发印信,若非有罪革职,任期终身,但不得世袭。

当然,接受了分封,也就要按期朝贡。

每年各盟各贡朝廷白色驼马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朝廷例赏金银缎匹若干;正使、副使及相关仆从赏赐有差。由光禄寺备办。

每隔三年,各盟到指定地点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

既然是分封,就不能擅离封地,也不许互相来往。给你们划了这么大一片地方,就好好的在这里放羊,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得随便迁移。如果有灾害怎么办?那也要等大明皇帝博格达大汗的命令和朝廷的救援,否则,你给我等着!

现在的情况,民族区域自治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要设置宣政省,宣誓主权,同时用渗沙子的办法,在靠近中原的地方设置府县,允许汉人前往经商定居。

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经过将近三个月的讨论,终于决定,南以外长城为界,北至沙漠,东起哈喇温山,改名为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西麓,设归绥省(内蒙古+戈壁沙漠),首府云中,也就是后代所称的呼和浩特,下设五原、广牧(朔方)、定襄、皋兰五府12县。

以北的蒙古高原(外蒙古北部),设绥远省,首府和林,也就是元朝岭北行省的首府,大致位置在后代的乌兰巴托。

再以北就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了,设北宁省,其实现在那边什么情况也不清楚,估计有不少残兵败将跑到那边,那就先给套个龙头,后面是战是和,后人去解决——考虑到这片地区实在地广人稀,暂时不适合居住,三司衙门都不用设立,只设一个都指挥使,一面扫清余孽,一面操练军马,尤其是骑兵。

而大兴安岭以东,山海关以北,即原来的奴儿干都司,以兀的河为界,以北就是北宁省;以南地区升格为辽宁省,首府特林,也就是奴儿干都司的治所,改名东靖,共六府十四县。这边水草肥美,人口也多,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开发,经济社会有所发展;苦叶岛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库页岛此前设立了囊哈儿、波罗河、兀烈河三个卫,主要还是用来流放囚犯,他们和当地土著交流,商贸有所发展,淘金业没有兴起来,养马业倒发展的不错——主要是明朝外贸太繁荣,金银直接就可以换回来,朝廷和民间都没兴趣到苦寒之地来挖金,何况不确定金子到底在哪儿。不过名字实在难听,苦兀、骨嵬或黑龙屿什么的,这回升格为开平府。

这么大一片地区,打下来不容易,治理起来更难。汪舜华心里其实很没有底,现在没有导弹这些尖端科技,要想镇服远方,哪那么容易。绥远,平定远方;遂愿,愿苍天保佑大明金瓯永固;随缘,一切随缘,能守得住最好。

尽人事,听天命吧。

路线定下来,然后才能说干部。气候变暖的时代都不敢指望北方有什么大的农业产出,小冰川时代就更是如此。汪舜华下令北方三省各屯一万骑兵,每三年轮换。一来尽量避免将佐坐大,形成割据甚至叛乱势力;二来隔着乌拉尔山脉就是俄罗斯,得防着毛子们过来;一边又想着要是毛子们实力强大,堵住了鞑子们西逃的路,倒也不坏。

——当然,汪舜华的世界历史学的马马虎虎,不知道现在没有什么俄罗斯,只有莫斯科大公国。

然后就要说具体的举措。

一是要改善人口结构。北方和南方不一样,南方人口稠密,是天然的大粮仓,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呵呵;北方天寒地冻,人烟稀少,一应生活物资匮乏,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呵呵。如果要求游牧民族内附,他们肯定求之不得,但是让汉人要去拓边,估计没人乐意,搞不好引狼入室,谁都受不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先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