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12)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好在,还有高考移民。只要你有纳税证明,报了某省朝廷就认,实在是边疆地区条件太艰苦,人不好找;而且现在交通实在不便利,你让人先去景泰省住三年再回来,估计路上就花了一两年时间。

琼林宴上出现了一个插曲。

万安提出:“月季花容秀美,四时常开,臣以为可作为国花。”

明朝没有明确国花,不过自李唐以后,从官方到民间都默认牡丹为国花;如今扯出月季,除了这些年来因为技术推广,月季确实大放异彩以外,出镜率直线飙升以外,很难说不是因为汪太后喜欢月季。

这话一出,有跟着附和的,也有反对的,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商辂笑道:“以臣看,牡丹为王,月季为后,芍药为相,正是相宜。”

汪舜华淡淡的一笑:“商学士之言,正合我意。争什么国花?咱们在这里定了有什么用,终归是百姓喜欢,不分天南地北,家家都种,户户都养,这才叫国花。”

还没完。

按照惯例,每年都会推举花魁,就是先对进献的花卉进行评选,然后再由众人赋诗。

今年推举出的牡丹很不同寻常,是一株紫牡丹。

汪舜华淡然的看着下面的人恭维:“这株牡丹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当为魁首。”

确实很美。

废话,牡丹号称国色天香,只要盛开,有不美的吗?

神苗不算。

但是这个时候推举紫牡丹,敢说你们不是怀了什么心思?

孔夫子“恶紫之夺朱”,要不《西游记》怎么会有个“朱紫国”!

明着推举紫牡丹,不就是含沙射影的说我是想篡夺朱家天下吗?

牡丹中,姚黄为王,魏紫为后。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社会,在这样的场合,一切都是有寓意的;就算你自己没那意思,无数有心人也会给你整出点微言大义。

汪舜华脸上依旧不显波澜:“确实很美。古说‘姚黄魏紫’,名不虚传。不过紫花再美,只能为后,不能为王,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不能坏了规矩。”

她说的有点意味深长:“夺朱非正色,异种怎称王。”

群臣跪地,口称:“太后英明。”

皇帝也起身向母亲行礼。

虽然说不上尽释前嫌,但勉强说得上皆大欢喜,汪舜华也就有心情召见两个神童。

明朝是一个神童辈出的时代。从解缙开始,于谦、杨一清、杨廷和、杨慎、张居正等不少肱骨栋梁都是以神童闻名。二十八年前,汪舜华陪着景帝在乾清宫接见的两个神童程敏政、李东阳,走上了和历史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了朝野瞩目的政治新星。

而今京城也有两个著名的神童,一个是刘珝第四子刘鈗,今年不过十岁。他父亲历史上做到了内阁次辅,这回因为政治立场保守,在中央几个部门转圈,前两年外放到河南担任布政使,干得倒是相当不错。刘鈗在历史上八岁就做了中书舍人,门槛都跨不过去,同事杨一清每天抱他过门槛。他属于荫官出身,在仕途上没达到他父亲的高度,不过热衷文学,交游广阔,富贵安闲。

另一个比他更小,崇仁洪钟,才七岁。没那么大来头,其父洪康,原是国子监生,后任苏州教谕。洪钟是随父亲进京述职的。和历史上一样,路上洪康与人下棋。洪钟观察一阵子后,竟能领悟其中的攻守进退,指点父亲连连获胜。船到临清,见牌坊上有名家题字,洪钟就取出纸笔临摹,竟深得神韵,抵京城后就在街市设摊卖字。一时轰动京城。

汪舜华听说了,觉得有点意思,就招两人入宫。她是个俗人,不会吟诗作对;于是命两人写字,果然羞杀前辈;又招翰林院学士黎淳过来考教,回报说:“这两个孩子确实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是国家栋梁。”

汪舜华很高兴,让他们去翰林院进学。

高兴过来,还不能不黑着脸处理人。

王越。

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刚刚超过沐琮、李定为栖梧阁武勋第一功臣,王越自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三月十八日,镇安王诚泳冠礼。作为礼亲王的独子,在王妃去世以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准世子;又兼他远赴南方办差回来,马上又要出海,因此汪太后很是重视,让皇帝亲自主持。

汪舜华吩咐儿子:“你已经成人了,该学着料理朝政;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些年就当是修身,如今首先应该齐家了。这说来容易,其实也难。当年建文帝就是没有处理好宗族的事,失去了人心,也失去了天下;太宗皇帝做的也留下了后患。我倒是下了狠手,只怕下面的怨念也不少,以后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