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2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皇帝一呆:“母后,祖宗家法,不能轻动。”

汪舜华道:“是不能轻动,但有时侯不能不动。比如今天说到的立储,按照当年太祖的规定,国家建储,礼从长嫡。但是现在,你没有嫡子,怎么办?是废了皇后立杜氏为皇后,还是把皇位让给你弟弟?”

皇帝怔了很久:“皇后还年轻。”

汪舜华看着他:“皇后是还年轻,但她不可能自授花粉。你不留宿坤宁宫,她能生出太子?——何况,也别说你,你父皇,也不是嫡子,怎么,难道他的皇位得来的就不正当?再往前,隐皇帝原本也不是嫡子,为了立他做太子,废了贤德的胡皇后,另立孙贵妃,结果扶立了个什么东西!这种事,以后难说没有,为了杜绝这种局面,我看还是把规矩立起来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立了法,而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沦为一纸空文,那么朝廷的威信何在?”

皇帝低了头:“愿意听母后吩咐。”

汪舜华道:“要点有三,一是皇帝的孩子都是皇后的孩子,因此,不能以皇后无子废后;二是国家建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三是若嫔妃之子为太子承袭大统,嫡母生母皆可尊为皇太后,百年之后,以嫡母配享太庙。”

第353章 帝后(上)

皇帝沉默了很久,答应了。

这几天,皇帝在御书房总是想起母亲的话,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要让他来主持修撰这样一部法典。

是不是他真的太过分了,已经让母后和朝臣感到如此的不安了?

皇帝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忤逆不孝的,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混蛋。

思前想后,皇帝来到了坤宁宫。

四月的坤宁宫,繁花似锦,依稀和皇帝记忆中的坤宁宫重合了;然而却又有不同。

皇帝最初的记忆就是在坤宁宫。那时候这里总是花团锦簇,人声鼎沸。慈爱的父亲,温柔的母亲,还有姐姐弟弟妹妹,一家人是那么和睦。

但是父亲崩逝以后,一切就都变了,母后不再和他们说说笑笑,她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事,脸色也永远那么严肃甚至凝重。

姐妹长大了,相继发嫁,如今更远赴边疆。

弟弟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事。

而今的坤宁宫,纵然花团锦簇,也透着寂寞。

二十年,物是人非事事休。

听到皇帝来了,锦鸾愣了一下,赶紧接驾。

其实这几天基本上都能和皇帝照面,但那是在人前。

皇帝淡淡的挥手:“起来吧,朕过来瞧瞧你们。”

看锦鸾老实站着:“坐吧。”

皇帝皇后坐着,看着下面的几个半大孩子:一诺不算,其他几个都是皇帝的亲外甥。建极十一年,永安长公主下嫁英国公张懋,先后生下二子一女:晚舟、张钦、张铭,张钦七岁,已经到宗学进学;晚舟今年九岁,张铭四岁,都养在皇后身边。

永宁长公主离京时,将独女出云托付给嫂子,皇后自然对她格外上心。

永康长公主建极十八年九月下嫁魏国公徐俌,次年四月离京,当时自然还没有孩子。

他抱过出云:“在宫里怎么样,舅妈好不好?”

出云说了个好:“舅妈正带我们念书呢。”

皇帝哦了一声:“什么书啊?”

出云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皇帝笑道:“念的好,真聪明。”

免不得想到当年跟着姐姐们和沐琮念书的情景,如今却是物是人非了;转头看一诺低着头,到底是大女儿,牵着过来:“有些日子没见到你了,怎么见到爹爹不说话?”

一诺叫了声“父皇”。

皇帝摸摸她的头:“真乖。”

锦鸾笑道:“今儿好日子,没想到圣上到这里来了。”

皇帝道:“就是好日子才来瞧瞧你们娘俩,有些日子没见到了。”

皇后笑道:“蒙圣上记挂,妾和孩子们都好。倒是圣上每天忙里忙外的,很是辛苦。”

皇帝嗯了一声。

锦鸾觉得尴尬:“不知道圣上可曾用了晚膳?”

皇帝道:“还没呢。传膳吧。”

坤宁宫有小厨房,不多时候饭菜上齐了,皇帝一手牵着女儿,一手牵着出云,坐到饭桌前。

皇帝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尴尬的气味。

明明和当年一样的一家子,却完全不同。

他想到了母亲的无奈和绝望:“你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于家要让一个还没及冠的孩子出海吗?你真的要把人家逼到这个份上吗?如果你决心要立皇三子为皇太子,也不是没有办法,废皇后,立董氏,给她的儿子嫡子身份。如果你决定了,知会我一声。锦鸾是你父皇和我当年给你定下来的,这些年善待嫔妃,养育儿女,我没脸跟于家说她不能做皇后;只能说既然她做不了儿媳妇,那我就认她做女儿,封为长公主,另外给她找一门好亲事,算是补偿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