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2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锦鸾的脸一下子红了,想到昨晚惊恐之下,在皇帝背上划了几条印子,连忙要请罪;皇帝不在意的摆手,穿戴好了,就去上朝。

一连三天,皇帝宿在了坤宁宫。用膳的时候,甚至吩咐撤了几样给送去给安国公,并吩咐:“以后还照从前的,于家一应杂色之物,皆由御监供给。”

锦鸾还要推辞,皇帝摆手:“就这样办。安国公是你的父亲,也是朕的岳父,些许小事,算不得什么。”

锦鸾叩谢圣恩。

锦鸾很担心皇帝旧事重提,再让她劝谏太后至少让父亲联合百官进言,要求太后早日还政;但是皇帝没有。

从最初静默无言,他好歹找到了话题:孩子,花草,还有诗词、艺术。

锦鸾的琴棋书画水平都不错,皇帝知道。她喜欢弹琴,太后就让最顶尖的乐工教她;汪舜华自己的棋艺惨不忍睹,但太皇太后还不错,在陪伴太皇太后的日子,没少得她的指点,当然,太皇太后也没少撮合他们,让她陪着皇帝下棋,倒也称得上互有输赢;锦鸾擅小楷,花鸟工笔画的相当不错;从前和公主们养在一起,骑马射箭虽不出众,倒也精通;如今皇庄皇店也是她管着,民生国税也能说几句。

这些皇帝以前不是不知道,只是懒得搭理,他身边有的是天下最优秀的才子,董贵妃等才气也不错的。

如今相处下来,倒觉得皇后不但大气沉稳,而且才学也不错,不管是俗的还是雅的,都能说到一处;容貌虽不出色,却也清丽;甚至偶尔到宫里,她陪着孩子们玩竹蜻蜓、放纸鸢,皇帝也饶有兴致的参加。

听戴荃说当年父皇母后也曾经这样陪着他们姐弟玩耍,但四岁继位,更早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的记忆了;母后执政以后,已经太久没有单纯以母亲的身份在他面前出现了。

他有时会想,也许母后生来就是精明强干的太后,而不是温柔端庄的母亲。

如今,这个童声朗朗的坤宁宫似乎有一丝家庭的温馨。

似乎只在太皇太后的仁寿宫有过。

他开始庆幸,父母给他选了个好妻子,在他在外头荒度岁月、胡乱折腾,让母亲一次次失望的时候,至少还有皇后在打理六宫,侍奉母后,让她心无旁骛的料理国政。

家有贤妻,胜过国有良相。

当家知道柴米贵,真正开始料理朝政,哪怕只是跟在母亲身边,听汇报、看奏疏,他知道每天要应付多少事。这几个月他都没怎么踏进后宫,实在是没有精力。

太累了,只想好好休息。

现在还只是开始,等母后真正还政,他会更忙。

虽然这一天遥遥无期。

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家宅安宁,妻贤子孝;而不是互相争风吃醋,斗得昏天黑地。

锦鸾落下一颗棋子,注意到皇帝神游天外,心里有点诧异,将手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圣上:“该您了。”

皇帝回过神来,看着锦鸾笑盈盈的,心里一动,没有落子,反而握住锦鸾的手,放到自己嘴边。

大白天的,锦鸾有点惊讶,想要抽回,但是皇帝握得很紧,只得由着他。

看着皇帝一脸若有所思,锦鸾想,可能是为了补偿这几年的冷落。

一夜风雨,落红满地。

送驾的时候,好歹还记着皇后的身份,劝皇帝:“要雨露均沾,以便绵延子嗣。”

皇帝看着她:“朕希望你能给朕生个太子。”

锦鸾低着头:“妾一定努力。”

锦鸾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转了性子,只是皇帝那几句话很让她放心——如果是之前,她未免要怀疑皇帝善待她,是为了安抚太后,甚至利用自己拉拢于家,挖太后的墙角;然而如今太后已经表明了态度,母子关系已经缓和。

到底是什么原因?

也许只是安抚朝臣,表明中宫的地位很是稳固?

那也不至于如此!

锦鸾猜测不到,只是前来请安的嫔妃们态度都很恭谨,虽然眼神很复杂;进宫谢恩的于冕和张夫人也猜不透原因,只是交代她还和从前一样谨小慎微。

锦鸾没有想到,还有人和她抱着一样的心思。

皇后得宠,不仅在后宫引发了涟漪,在朝廷上也颇惹人注目。

其实后宫佳丽三千,皇帝爱谁不爱谁,只要不太过分,大家也懒得管;只是如今关乎皇嗣,免不得引发揣测。如果皇后能够诞下嫡子,那自然是再好也没有了。

尤其皇帝奉太后旨意,召集礼部和詹事府、宗人府等部门官员,以太祖《皇明祖训》为本,制定《皇室典范》。

据参与编纂的臣僚说,皇帝对此很是关注,除了重申太后的三个要点,还对照韩非子的《亡徵》,和群臣详细讨论古今兴废存亡之道,逐字逐句的进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