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30)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蔡伯喈的名字就别用了,他是汉朝著名文学家,当时也没科举,平白被泼了这么盆污水,倒也可怜;就放在宋朝,由清官包拯监斩!

太后点了名,姚茂良等磕头,意味深长的看了眼英亲王:要想被包拯大张旗鼓的斩,那要么亲、要么贵啊!

明白了!状元、驸马、忘恩负义,怕百姓看不懂,糟糠原配因为丈夫久不归,不仅含辛茹苦抚养儿子,还每日跪地祈求神灵庇佑,结果哭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好不容易得到乡人消息,说你丈夫考中状元了,赶紧带着儿子千里来寻夫,负心汉不仅不认,还要杀妻灭嗣,掩人耳目,幸好被义士所救,告到包拯那里。包拯劝他相认,他却利欲熏心死不承认!欺君之罪,罪不容诛!皇帝还舍不得女儿守寡,皇太后拍板,这等狼心狗肺之徒,该杀!

好了,这样狗血外加剧烈的情节冲突,配上才子们的生花妙笔,果然刚一上演就轰动京华,传唱不衰。

只是德亲王看了戏,脸色很不好;忻亲王等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久得到好消息——于皇后怀孕了!

汪舜华很高兴,皇帝也很高兴,都赏赐了一堆东西,然后接着听取各地处理报告,商讨下一步措施。

赈灾的事情还在办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里子里怎么样不好说,面子一定要敷的光滑,否则都该怀疑朝廷撑不住了。

本来打算轻松一天,回头接着干活;哪知道有人不答应,闹出了动静。

太后皇帝母子和好,皇帝皇后关系转暖,皇后也怀孕了,大家都很高兴。

只是有人不高兴,不仅不高兴,还会趁机发难。

历史上天顺五年七月,发生了著名的曹钦之乱。这回因为朝廷预先计划,曹吉祥和曹钦早在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中被杀。

但是有人想到和曹吉祥一样的办法:利用番兵和太监内外接应谋反。

德亲王。

其实他最初的想法是挑动皇帝对太后不满,让他交结群臣向太后发难,逼迫太后还政;但北方平定后,这个想法已成泡影;紧接着向劝说皇帝下密诏勤王,但也是不可能了;更严重的是,皇帝似乎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必须当机立断。

德亲王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汪舜华要改革,自然会触动很多既得利益,有赞成的,也就会有反对的;尤其眼下又提出让女人参加科举,让很多人的发条紧了起来。

宗室不能擅自结交朝臣,也不能擅自结交游侠,或者说无业游民。以前天高皇帝远,只要不被发现,也不是大事;但现在天子脚下,多少眼睛看着,德亲王还真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机会总是有的。

这些年来朝廷武德充沛,几乎横扫天下;各国的遗老遗少很多被迁到了北京,带来了新气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怨恨;尤其此次北伐,大量能征善战的鞑靼人被俘虏,他们的首领被杀,但也有很多人被编进了卫所甚至放进了禁军,其中有不少人怀揣国仇家恨。

德亲王打算利用他们举事。

他的计算很完整:趁着现在重臣都到外地,朝廷力量空虚;中秋节太后皇帝在西苑设宴,守备相对薄弱,冲进会极门,先杀太后皇帝,然后宣布登基。

又一个遭遇现实迎头痛击的人。

曹钦造反,有都指挥马亮偷偷告诉正在朝房值班准备次日出征的孙镗和吴瑾,通知英宗。英宗得报,绑了曹吉祥,封闭皇城和京城九门。狗急跳墙的曹钦被孙镗帅兵击溃,投井而死。

而这一回,其实没那么麻烦:因为曹钦好歹宫里还有曹吉祥接应,隐帝系这些年深居简出,谈不上与世隔绝,但在宫里也实在没有多少熟人;何况德亲王深刻汲取前几位造反失败的教训,不敢提前走漏风声,因此只是打着想要了解海外风俗民情的口号,交结各国的王族和降将,假称皇帝不满太后,想要亲政,许诺事成之后,即便撤兵,允许他们复国;他还煞有其事的拿出了皇帝的密诏。

这些人大多到北京不久,连汉语都说的不全,听说可以让他们复国,很是痛快地答应了;看得懂的更是哭得泣不成声——懂汉语的基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信奉君君臣臣那一套,如今皇帝有难,怎能不救?——马上大家就想到了汉献帝。

嗯,太后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倒行逆施天怒人怨的曹操!

而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诛杀暴虐的太后,扶持皇帝,匡扶正义!

当然,已经有心思玲珑的朝鲜等地遗老规劝:“太后毕竟是皇帝的母亲,杀了她,只怕将来皇帝不会放过咱们,倒不如……”

德亲王露出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