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45)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说的几乎掉泪,皇帝心里很是动容:“母后放心,儿臣明白您的苦心。儿臣会全力以赴,守住这大好江山。”

汪舜华闭了眼睛,她心里很清楚,皇帝年少气盛,虽然在一群名师的教育下饱读诗书,也学了很多治国理政的道理,甚至听了几年政,到底隔岸观火,对世情民情缺乏足够的认知。

必须要让皇帝自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民生疾苦。

这当然遭到了群臣的坚决反对:皇帝不好好待在宫里,跑出去做什么?

——宣宗出去征讨汉王还算顺利,但是隐帝……不提也罢!

——如今天下新定,让皇帝出去冒险,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汪舜华没有反驳,只是问:“承天门前后的华表是什么意思?”

群臣面面相觑。

到底是商辂站出来:“承天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盖当年尧立谤木于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承天门前后的华表,由汉白玉雕成,底座呈方形,有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谤木;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对应天圆地方,上有瑞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称为望天犼。”

汪舜华问:“这有什么说法?”

商辂奏道:“承天门后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向紫禁城,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承天门前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汪舜华叹:“看来祖宗早就有教诲,皇帝长于深宫之中,不谙民生事故,并非社稷百姓之福,还是应该多让他出去走走看看,了解民生疾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皇帝出巡是大事,不仅是出行的路线,还有随扈人员、安全保卫、车马舟船、一应后勤保障,等等等等,都要部署到位,容不得半点差池;尤其汪舜华很不放心,担心野心家趁机加害皇帝,担心皇帝没人引导走上邪路,担心路途艰险皇帝身体受不了。

因此,年初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宗室方面,齐亲王见润已经去了景泰省,理亲王音埑常年卧病,襄亲王世子祁镛还在守孝;端亲王子埅和荣亲王见泓留守,由礼亲王公锡、和亲王钟铉、恭亲王见滋、庄亲王幼坉、裕亲王成炼、瑞亲王申鈘、睿亲王阳铸、顺亲王琼炟伴驾出行。

勋贵方面,定国公徐永宁、安国公于冕、郑国公常宁、定襄侯郭岳等扈从。

下面的臣僚则以章纶、丘浚为首,除了詹事府官员,还有各部尚书或者侍郎随驾;随行的侍卫将佐,皇帝亲自挑选了一部分。

后宫以锦鸾为首,董贵妃、杜贵妃、贾淑妃等高级嫔妃随驾。

皇帝有点不好意思:“就让皇后随扈就行了。”

汪舜华没有同意:“你身边确实需要人伺候,她们都是你的嫔妃,理应跟着你去。”

——只有皇后跟着你去,万一碰见外头花花草草,带回来倒也罢了,万一闹个“大明湖畔的某某某”,岂不是让人家笑话?

——再说,这些妃子在宫里呆着也是带着,万一闲极无聊出点什么事,或者谁病了没了,没得还以为我加害谁。

孩子们都还小,怕受不了旅途颠簸,皇长子祐析留京,让皇次子祐杰、皇三子祐相与皇长女一诺、皇次女一笑随扈。

临行前,和皇帝进行了一次长谈:“我执政二十年,兢兢业业,自以为无愧于天下、无愧于祖宗和你父亲;然而,我也非全知全能,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天下早晚是要交给你,你也应该承担起家国天下的重担。如今让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是让你知道,这天下不仅有花团锦簇的繁华,也有荆棘丛生的荒芜。遍地罗绮腰缠万贯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是大明,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操持生计勉强温饱也是大明。看到繁华锦绣,你会知道大明的未来;看到荆棘丛生,你会知道大明的现实。只有看清楚这些,才能不被下面的闲言碎语迷惑,才能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才能知道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我是希望你不仅在繁华的都市停留,更能多去普通农家走走看看,他们或许不好看,不好听,但那才是大明根基所在。”

她想到了领袖的教诲:“你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不要被庙堂之上士大夫们的三呼万岁感染了,就以为真的天下太平;也不要被几句世风日下国将不国吓倒了,以为明天就要亡国灭种了,看清楚,才知道怎么着眼,怎么着手,怎么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