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89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得到了太后的认可,孙德成把公司设在了这里,专门招募茶农生产这种茶叶。因为汪太后把红茶赏赐给宗室重臣,茶汤又是红色,这种茶很快从上而下风靡开来。

孙德成也是个妙人,他想着:“既然全发酵的茶叶可以制成红茶,那么轻发酵、中度发酵的茶叶又会是什么样子?”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孙德成带着茶农们苦心研究,相继研发出武夷岩茶等多个品种。

当然,茶叶制作与品种地域密切相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各地的茶商开始摸索茶叶的制作,可能更晚时期出现的茶叶登上了历史舞台。

又是初三祭祀完宣宗,初四又是开国日,太后和皇帝到太庙祭祀太祖,回头到西苑举行盛大的庆典。

百姓们兴高采烈的欢庆开国日和元宵节,只是后宫有点冷清。

皇三子祐相夭折。他也是去年随扈染病,到底是爱子,皇帝派了两位太医诊治,到底无力回天。

皇帝去瞧了董贵妃,安慰了她几句,下旨追封果亲王,又出来忙碌。

考封在即,各项工作要准备;宁夏地震,要赈济;湖南湖北受灾,也要免税;势家侵占民田要严禁、存恤孤老责任要落实。

黄河系统治理要拨款,鱼鳞石塘兴建中央财政也要支援。

海南、台湾前些年发展迅速,如今海关反腐,如何留住垦荒的商人和农民,需要中央给政策。

辽宁已经设省,如何让新同胞安居乐业,变游牧为农耕,也需要研究。

忙碌的间隙,皇帝还带着后妃皇子们在西苑种植麦子。汪舜华也很难得的一起参加了这项运动。

皇帝已经好几年没有参加这项活动了,如今捡起来,甚至没有让宫人提前锄地,硬要自己亲自感受一下;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衣服锦绣,反而布衣短褐。

汪舜华看他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没有忍住笑出声来。

虽然这样说,往年皇后也是要来种的,因此提前安排了,饶是如此,也并不轻松,皇帝挖了一阵,就觉得腰酸;嫔妃们不敢说话,锦鸾还是要劝劝的。皇帝这回没有推辞,拿着锄头走过去,宫人连忙端了凳子,打起扇子,一边奉了温水,皇帝咕噜咕噜喝了,毫不顾忌形象,用袖子搽了搽汗,站起来接着干。

直到正午时分,汪舜华道:“你能亲身感受一下就很好,余下的,还是让宫人去做吧。”

皇帝撑在锄头上,沉沉点头,喘着粗气:“我真的累了,没想到这么累。以前到底感受不深。”

汪舜华笑道:“如今感受到了,也很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皇帝闭了眼睛点头。

但最重要的是,青藏地区现在正面临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的起源,是一口黑锅。

高压锅。

第383章 黑锅(上)

看到皇帝在政治上日趋成熟,至少肯在治水上下功夫、花力气,汪舜华很是欣慰。

既然想办事,就要压担子。正好他在南京录囚,干得不错,还真找到几个冤案,亲自昭雪平反,这会儿江南都在传唱;尤其是瓜田命案轰动一时,自然有编剧取材,当然皇帝不能直接登场,装神弄鬼也不好,于是赐了锦囊妙计,端的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

当然不止平反昭雪,还有惩处贪官、观测水利之类的,后一个不好编,但是惩处贪官喜闻乐见,开头还能参考现实,后面索性天马行空,皇帝整天和贪官斗智斗勇,堪称大明的神探皇帝。当初镇守的内官和盐商们都孝敬了美女,皇帝没收,于是就有了“贪官敬献美女,皇帝明察秋毫”之类的故事。

汪舜华捧着茶杯,静静地听下面说起江南流行的故事,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想象力,比后代的编剧们差不到哪里去;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出个“建极帝微服私访”系列,搭配皇帝身边的重臣李秉、章纶、丘浚等人,不知道能不能凑成个“铁齿铜牙”“背弯人不弓”之类的黄金搭档;尤其盐商的事,不知道会不会整个盐商献美女,美女爱皇帝,结果盐商要杀皇帝,美女左右为难,于是揭发阴谋,最后自己也服药自尽之类的狗血故事,期间夹杂着和皇后、贵妃的斗智斗勇,和皇帝的互相试探、互相折腾;加上秦淮河那个书生的事,不知道会不会整出帝后互相带帽相爱相杀的戏码;更别整出个沧海遗珠二十年后千里寻父才好。

又想到各地官员商人向皇帝供奉的饮食中,有不少地方特产。皇帝金口赐名“碧螺春”,“香雪海”也被刻到光福山上,这时候少不了有文人雅士跑去探梅、赏梅、画梅、咏梅;但是其他皇帝没给赐名的小吃或者景点似乎也不甘屈居人后,“当年建极皇帝南巡,驻跸此地。他老人家在宫里待得久了,要出来看看民俗。结果不小心迷了路/饥肠辘辘/吃多了御膳想换换口味/天气太热(冷)不思饮食,无意间走进了一户人家,吃了口XXX,龙颜大悦,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