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0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怎么办?

开前门。

定时间、定地点搞茶马互市,允许有资格的商人参加。要确保商品的质量,别砸大明制造的招牌。

放着正门不走,偏偏去走死路的,毕竟是少数。想要瞒报、少报、夹带的当然不少,但是查实了就要重处;更别提想混进来的。大家都是交了钱、纳了税才能参加,你两手空空就敢混进来,大家肯定要举报——顺便还可以得到你一半的商品作为奖励。

朝廷当然也要参加,主要是买马。但不是茶马司大使,而是兵部和户部派员。除了特别优良的马匹送到马场配种,西北地区的马匹移交陕西等都司;西南地区移交云南、四川等都司。

参加的人多了,自然会回归合理的水平。朝廷想要重复洪武年间的故事,几十斤茶叶买一匹马有点不现实,但一百斤茶叶买一匹马还是可以做到的;特别好的马要卖到三百斤。

次年,青藏地区一万匹马输向内地,超过唐朝的水平,比起宋朝还是远远不够的。

建极十年,汪舜华下旨,将丝绸、布匹、食盐、铁锅、粮食等物资纳入允许交易的商品清单。

一句话,想要过日子,过好日子,把马牵出来!

当然,礼部其实叫苦不迭:以前每次入贡人数不得超过也就一两百人,现在增长了好几倍,建极七年来了800,以后逐年递增,去年竟增至4000人。主要是天朝信奉厚往薄来,回赐物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朝贡品,朝贡人员每往来一次,都可以获取利益,于是便出现了愈演愈烈、频繁入贡的现象。

汪舜华无所谓,万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听僧俗首领汇报了工作,命令吏部和礼部僧录司进行考核,按结果给赏;其他同行人员,按人头给赏。其他的,允许他们在沿途的西宁、西安、成都、扬州等地交易。

朝贡成为大规模的贸易。朝贡人员把藏区的牲畜、皮毛、药材、藏绒、藏香、佛像、舍利、卷轴画等土特产品和宗教工艺品带到内地;又把金银、彩缎、布匹、瓷器、景泰蓝、茶叶、粮食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带回藏族地区。

从那时起,马市交易额逐年递增,到去年,已经突破三万匹;户部收税收的高兴,朝廷经营的公司和参与的商人也赚得盆满钵满。

交易多了,各种问题也就多了。

高压锅这种东西,因为质量和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而且杀伤力惊人。

本来技术就不成熟,加上民间粗制滥造的不少,因此这年头爆炸伤人的实在不少。

但是一直没有多少人当回事。因为这东西属于高档奢侈品,一般人买不起;买得起的权贵们不可能自己生火做饭,都是下面人在做,死也罢、伤也罢,每人放在心上,甚至觉得你肯定自己用得不对所以才出事。

望果节,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前后持续数日,是藏区最重要盛大的节日之一。最初是一种祭祀神灵祈祷丰收的仪式,后逐渐增加诸如赛马、射箭、歌舞、藏戏等活动。人们跑马射箭、彻夜狂欢,尽情享受,之后便开始紧张的秋收。

去年,乌思藏阐化王贡噶雷巴和手下文武僧众过节。阐化王是藏区五王之一,自然有资格得到朝廷赐给的高压锅;结果很不幸的是当天发生了爆炸;有多人死伤。

贡噶雷巴没有受伤,但盛典上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自然震怒:“万里迢迢去北京朝贡,汪太后居然拿这样一口破锅打发我!——还是说她根本就是算计着连我一块儿炸死?”

这样想的不止贡噶雷巴一人,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也劝他早做决定——阐化王是帕竹地方政权首领,也是西藏地方权势最高的封王。帕竹是噶举派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从元末开始,帕竹政权得到了朝廷的倚重。在几代执政者的经营下,实力持续增强,统治了卫藏大部分地区。历史上共传11代,统治西藏264年。

只是实力增强了,难免心思也就多了。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在高原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以前朝廷不爱管藏区的事,每年不过拿马换茶,再去北京换点锦缎,日子就很好过了。

但是汪太后执政后,茶是不用愁了;但是她对藏区干预的也多了。以前说是大小土司都可以向北京直接启奏,但是天高皇帝远,互相兼并朝廷也睁只眼闭只眼。帕竹政权由弱到强,没少兼并周围势力;但如今不被允许了,朝廷要册封官员、调节矛盾。小土司们感激,但作为被干涉的一方,贡噶雷巴不舒服了;尤其见到了内地的繁华,难免怀念起祖宗的辉煌——当年吐蕃,可是连大唐都不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