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10)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点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有这样的胸怀,就很好。”

一旦成功,还真是千古盛事呢。

只是有点遗憾,这些作品,其实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可惜如今保存的手段和技术还不完善,局势也没有完全明确——别前脚建了博物馆,后脚就有人盗窃才好。这些年各地图书馆就遇到过,有人甚至丧心病狂的想纵火盗窃,好在防范严密,没有出大的事。

希望这个三希堂能够好运吧。

皇帝看着锦鸾,眼里带着促狭的笑意。

自从去年底华妃入宫以来,几乎专宠后宫,六宫稀得进御。

年底有很多活动需要和皇后一起出席,但都是匆匆照面,难得留宿。

好在锦鸾也很忙,忙着释放宫女、发放赏钱、清点皇庄皇店账目、准备新年各种事务,终日脚不沾地,倒也没有计较。

皇帝到底记着事,元宵节特意留在坤宁宫。

没想到锦鸾却是将他推出来,说是董贵妃患病、华妃刚刚进宫、淑妃也久不见圣上,都念叨得紧,您还是先去看看她们。

皇帝以为锦鸾贤惠,也就去了。

哪知道过了几日西苑赏花,嫔妃们一个个盛装陪着游园,只有皇后略施粉黛,淡扫蛾眉,衣服倒还清新,头上只插着几只簪子,别着两朵绒花。

那时候就觉得锦鸾与别人不同,风流潇洒,楚楚动人,有林下之风。

当天驾幸坤宁宫,谁知道又被推了出去。

不久大阅,好不容易忙完回宫,董贵妃去世。都知道董贵妃是皇帝心尖上的人,丧礼极为隆重,一众嫔妃哭得梨花带雨,锦鸾神色肃穆,只是让他保重身体;旋即华妃、淑妃相继发现有了身孕,诸事办得妥帖,皇帝心里高兴,偏六宫没有可意的人,就想到皇后。

皇帝琢磨出点味道了:锦鸾这是不想接驾?

如今宣锦鸾伴驾,见她一身新装,虽然没有珠光宝气,但是明眸皓齿,云鬓乌髻;皇帝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只是锦鸾虽然笑语盈盈,只扶着母后说话,目不斜视。

呵呵,有趣。

在颐和园陪着太后用了晚膳,帝后辞出,锦鸾还要送驾,皇帝不由分说,握住她的手,吩咐摆驾畅春院。

当天晚上,皇帝就宿在畅春院。次日一早,嫔妃前来请安,皇帝一挥手,各自退下了,左右服侍帝后到颐和园请安。

所有人都注意到,皇帝意气洋洋,锦鸾满面春风。

当晚皇帝又来,锦鸾却不肯接驾了,要皇帝为子嗣起见,雨露均沾,多招幸年轻的妃嫔。

皇帝笑着看她掰扯,握住她的手,龙爪子点在她的樱唇上:“梓童说的都对,那咱们就加把劲,早点把太子生出来,母后和朝野才好安心。”

云散雨收,锦鸾伏在皇帝怀里,又说起雨露均沾的话:“圣上十天能来一次,妾愿足矣。”

皇帝脸上漾着笑,难得皇后心思玲珑,便居然也和她讨价还价起来:“朕以后三天来一回。”

走出畅春园,皇帝神清气爽。

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后是真得宠了。

汪舜华则招清平侯吴玺进宫,了解近期受理各类发现发明的申报情况。

应该说,天朝上国,什么人才都有,什么想法都有,当然除了实际应用中改良的、发明的,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

郑国公常宁的女儿佩玉提出:“太后想要观测大地,可以仿效孔明灯,做一个巨大的灯,下放吊篮,就能载人上天了。”

这不就是热气球吗?

汪舜华自然不会做,但大致形状是知道的,就是那种不漏风的布料不好做;但看两弹一星纪录片的时候,知道兔子曾经用丝绸做伞盖。

等等——好像热气球体积很庞大吧?所有的图片上,能载几个人的吊篮在巨大的伞盖下面都显得渺小无比,那么需要多少丝绸?后代丝绸价格上天,古代更是奢侈品;估计光是伞盖就是天文数字——就算能做出来,恐怕也就是权贵们的玩物。

汪舜华叹息了一声,放下了。

但和热气球相比,还有更大胆的,比如——人绑在火箭上升空的。

汪舜华有点冒汗,目前别说发动机,燃料也不过关,别说克服地球引力,远距离飞行也不行,这也是历史上飞天第一人万户悲剧的原因——想起来了,万户好像就是明朝的,不会就是写这个报告的吧?那可是个大牛。

问了吴玺,他没听说过万户。不过说国初有个陶成道倒是做了这样的事。他原来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偏喜欢炼丹,一次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太祖皇帝拿下婺州,他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受到赏识。晚年,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命令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结果剧烈爆炸,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