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1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皇帝没有说话,他毕竟没学过物理,什么压力、气压,听不懂,刚听觉得母后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细细一琢磨,又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只能皱着眉:“母后费心了,往者已矣,母后也不要过于忧伤。”

宗室倒很是感激,本来觉得太后多事,没想到对子墟的事如此念念不忘,苦心研究。

只是对群臣来说,太后很有点不务正业的迹象。

皇帝也劝说她:“奇技淫巧,不足挂齿,母后不可沉溺于此。”

汪舜华笑着对儿子说:“你也以为我真是不务正业吗?”

皇帝实在不明白:“母后,儿臣实在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您真的相信运用蒸汽就可以带动车船?还是认为真的能弄出能带人飞的东西直接对敌酋实行斩首?甚至能弄出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灭国于万里之外?”

汪舜华点头:“我相信我们能做出来,也必须做出来。”

她看着最新的明朝地图,还没有派人进行实地勘测,只是将各地的地图汇到一起:“这就是大明,前所未有的辽阔疆域,前所未有的众多人口,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

皇帝道:“就像母后说的,大有大的难处。”

汪舜华道:“难,就要想办法。如果只想着萧规曹随,照猫画虎,是绝对守不住这片河山的——这么大的疆域,需要多少人口才能守住?这么多的人口,吃穿是问题;余下的语言、风俗、就业哪个不是问题?除了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别的别说效忠朝廷,就是知道朝廷就不错了,一旦有风吹草动,前朝余孽当地土司一吆喝,割据一方都是小的,弄不好混战一场,那就是生灵涂炭。还有朝廷派出去镇守的,他们是否能够镇住局势,镇住了以后,会不会割据为王?”

道理都懂,但是,皇帝一摊手:“母后,我只怕太过天方夜谭,反而累及母后英名。”

汪舜华看着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是什么也不怕了。只希望你能明白我这一番苦心,也好早日担负起你的责任。”

皇帝一怔。

第389章 青藏(上)

十二月初,前方传来好消息:青藏战事平定!

李瑾和王越奉旨,昼夜兼程赶往青海,已经五月底,从陕甘各地调集精兵往前往青海。

出发前,两人根据目前的形势,商定了进军办法,先分兵于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军内犯;后驻兵于巴塘、里塘、黄胜关等处,截断叛军回藏之路;又命肃州、安定等卫加强戒备,防止其西逃,祸乱汉昌,以此形成战略包围之势。

大军还在集结,陈襄汇报了目前战事情况,总的来说,相当不容乐观。官军只把守住西宁、石城等少数关隘,西宁城外十几里范围,已经落入敌手;而叛军久攻西宁不下,转而荼毒其他地区,目前,几乎整个青海沦陷。

就在此时,守军来报,阿格旺布亲率叛军围攻西宁,估计是得到了消息。

李瑾和王越相互看了一眼,明白整个青海,应该已经在叛军铁蹄蹂躏之下。

西宁守军不多,但是城防坚固,陈襄建议两人到城中暂避,王越笑道:“岂可让鼠辈小觑我军!”

当时两人登上城楼对弈,左右数十人侍立两侧。

阿格旺布以为有诈,率军引退。

当晚,王越令兵攻击贼垒,敌军认为王越兵少,不为防备;结果官军大炮连发,叛军死者无算。

王越等退回西宁,随着大军相继集结,官军对西宁附近地区的叛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同时开始了招降活动。叛军大部分没有经过什么正式军事训练,一战就土崩瓦解,据点和寺院逐个丧失。僧众投降,被王越下令处死。官军清军继续清除西宁附近的叛军,很快收复了失地。

只是没想到,另外一支意想不到的军马居然赶到了。

松潘卫指挥使张显亲率六千精兵来到这里。

当年,张显在平定都掌蛮后荣升指挥佥事,考虑到西南地区形势,仍然留他在四川,辗转来到松潘。

松潘不仅是风景胜地,而且号称“川西门户”,是兵家必争的边陲重镇,汪舜华当年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时候就知道“定天下者必先定四川,治四川者必先定松潘”。

洪武十二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后来并为松潘,几年后改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考虑到松潘的特殊地位,尤其茶马互市带来的滚滚人流和财富,建极十年,正式恢复松潘卫的建制,同时设置松潘府。

四月初三日,张显接到圣旨,亲率六千精锐部队从松藩出发,取道甘南直扑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顺从者招抚,抵抗者剿灭。五月初十日,驻扎归德堡,部队连夜出城,不到半天时间,攻破堡寨二十七处,歼敌数千人。附近土司在恐慌中纠集流散武装,占据大石山坚守。张显率部赶往大石山隘,叛军群声呐喊,阻挡官军。张显佯装撤退,待到夜幕降临,悄悄拔营出发,分左中右三路杀回大石山。左右两翼攻取山头寨堡,中路断其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