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2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徐俌也很生气:“公主,请你注意你的身份!”

两口子不欢而散,徐俌催促吉安去上任,永康偏不肯;徐俌怒气冲冲,索性待在衙门,一连三个月不回家,永康也不肯派人去招。

吉安就对永康说:“如今大成内外,议论纷纷,恐怕有损公主的声誉。公主,您就让我走吧。”

永康正在气头上,又不见徐俌服软,最听不得这话:“走,我跟你一起走,一起回京去见母后,这日子,不过了!”

但是当时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京城,如今却要灰头土脸的回去,永康实在不甘心,于是给母后写信说自己水土不服,要求回京。

知道两个小冤家闹别扭,汪舜华心里一边是埋怨,一边是心疼,又想起了电视剧里的情节,想好好劝劝两人,但清宁省距离太远,往返一回兴师动众,路上万一碰到什么暴风骤雨,就更别说了;尤其如今清宁省并没有真正的安定,可以说南方各省都没有真正安定下来,

朝廷在府县编户造册,招徕土民生产,因为田赋低,很多奴隶纷纷逃跑前来,盘踞当地的土司们很不满意:大家几年一朝也就罢了,现在衙门设到家门口,谁都觉得不痛快,因此一直暗暗角力。

徐俌知道,汪舜华也知道,这些土司们对下,生杀予夺、为所欲为;对上,桀骜不驯、阳奉阴违;相互之间,你争我斗、恃强凌弱。

这些家伙占山为王,勾结土匪山贼侵害地方,还和商人们勾结,大肆走私茶叶;力量庞大的土司,甚至相互串联,密谋叛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朝廷除了占据要津、开办学校,招徕土民;也在多封众建,每次求封都准,反正不用朝廷出钱养,反而需要你给朝廷缴纳一定的土赋;甚至一些土司固守传长子的习俗,地方官还会要求他们分封给其他的儿子女儿。

如果不是怕吃相难看,后面有样学样,汪舜华简直想公开售卖土官的爵位,每年缴纳够多少赋税就给多大的官!

但是羊毛总要出在羊身上,朝廷一时得到了粮饷,因为语言不通,土司们会煽动土民把这笔账记在朝廷身上。

因此,徐俌现在真的忙,忙得没时间哄老婆,汪舜华也不可能因此把人叫回来训话,否则前脚人走了,后脚就有人掀摊子了。——三司衙门的人来来去去,但是镇守的勋臣宗室始终未变。

想来想去,没办法,只有先派人去劝慰,实在不行,让永康先回北京静养一段时间。

汪舜华没有想到,事情是以另一出悲剧得到了解决。

第394章 汉昌(建极二十四年,1481年,立元1702年)

建极二十四年的第一天,接受完群臣的朝贺,汪舜华和皇帝难得忙里偷闲,和后妃们在一起看戏听曲。

桌案上摆着归绥省的风干牛肉、汉昌省的葡萄干,果盘里摆着陕西省的猕猴桃、山东省的大枣、河北省的鸭梨,紫砂杯里盛着武夷山的红茶,下面的戏曲更是上演着天南海北的故事。

皇帝想起来一件事:“汉昌参政程敏政回来了,带了建元府的葡萄酒。听说味道很不错。母后可以尝尝。”

汪舜华点头:“我知道,那是他媳妇在吐鲁番搞的葡萄酒公司生产的。”

皇帝笑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谁能想到唐诗里的典故,今天还能再见到呢。——若是三五年前,我也不信汉昌那地居然能够种出稻米来,居然味道比内地的还好。”

汪舜华笑道:“那米是用天山雪水浇灌的,那边昼夜温差大,瓜果味道都很好,出产的稻米自是顶级的。”

这话听得懂,只是闹不清什么原因,皇帝倒也没有究问,只是赞叹:“‘春风不度玉门关’,真是为难了他们。”

汪舜华笑道:“你如今该知道,汉昌不可舍弃。”

皇帝笑道:“怎么会呢?那可真是个宝地啊。”

程敏政是回京述职的。得到父亲的讣告,差不多就已经是半年后了,当时公务繁忙,痛哭了一场,只能夺情办事,这也是这些年来官员尤其是地方主官的常态。即便罗伦等人坚守圣贤大义也只能如此,无他,活多人少。

今年是京察年,各地官员要回京述职;何况他在汉昌五年任满,该转岗了。

程敏政汇报了这几年汉昌省的发展情况。去年大阅后,边境上消停了一些,但是小规模冲突还是有的,尤其南部地区陆地接壤,免不了磕磕碰碰的;经过三年多的戡乱,汉昌省内部已经基本稳定,当然地域广大,人口稀少,难保有土匪草寇劫掠,但都成不了气候。

他着重汇报了汉昌省的农业发展情况。

从建极十八年至今,朝廷开始用心经营汉昌这片汉唐故地。首要的就是屯田,确保军需供应和地区稳定。当年底,襄陵王世子朱范址进驻伊犁,选军士二千人进行屯田;与此同时,在建元府的迪化、吐鲁番、哈密,贞观府的轮台,武德府的阿克苏派兵屯田。屯丁总计六千人,至去年底垦荒八千五百余顷,产粮125万石,保障了基本军需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