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2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皇帝泣道:“朕记住了。”

商辂吩咐子孙:“你等要尽忠报国,不负朝廷知遇之恩。”

七月十八日,比历史上早五年,商辂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追赠太傅,追谥“文正”,陪葬德陵,配享世宗祠庙。

朝野上下一片哭声。商辂亹亹不倦,文牍盈案,裁决如流,他以经济为己任,以荐贤为己首务,间论古今治乱,事机得失贤否。德业素著,风动朝野。

皇帝看着商辂临终《八事疏》,剖析时政,可见忧国忧民之心,想起他临终嘱托,也是顾全他母子之意;想到当年他侍奉自己读书,说起了武后临朝的事,却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批判武后篡权夺位、倒行逆施,而是说起了武后废黜中宗李显的事:“当年李显深得高宗宠爱,两位兄长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被立为皇太子。长子重润出生,高宗不仅很快将其立为皇太孙,甚至改年号永淳,以示庆祝。李显即位之时,年不过三十,年富力强,天人归心;而武后已经六十,风烛残年。何以在位不过两个月,就被废为王?不过是操之过急而已。说什么‘以天下给韦玄贞’,他哪里是要把李家天下交给韦玄贞,不过因为满朝文武皆是高宗武后旧臣,急于拉拢自己的人马。可是如此一来,不仅授武后以柄,而且大失朝臣之望。裴炎禀告武后,何尝不是出自忠心?满朝文武拥戴武后废帝,又何尝不是保全李唐王朝的忠心?”

是忠心,你都要把天下交给老丈人了,我们阻止,有错吗?

是私心,跟着你爹干了这么些年,一上台就要赶我们走,你不用我们,有的是人用——你不还有个弟弟吗?

这些年来这个故事一再被提起,甚至母后也说过,皇帝很明白其中的意思,就是希望他暂时隐忍,反正母后一天天年老,自己年轻,耗得起;就算她跟武则天一样高寿,慢慢培植自己的实力,再过几年羽翼丰满,自然水到渠成,免得节外生枝,于是对戴荃说:“商辂忠义可嘉,真是好官。”

皇帝亲自撰写了制书,称赞他:“三榜魁名,四海仰其文学;两朝内阁庶政,资以经纶。……”

太后皇帝如此爱贤,朝野上下痛惜之余,也得到一丝宽慰。

商辂去世,内阁以李秉为首,但他已经是七十三岁的人,三年前就该前往集贤院,只是当时朝廷实在太忙,又缺官,汪舜华就留住他;如今却无论如何不能让老头坚持了。

接下来就是章纶、杨守陈,章纶有风骨,敢于言事,在朝野深孚众望;杨守陈是大才子,但这两个人在政治立场上都偏保守,前些年还好,这些年倒是反对的时候多,尤其涉及到开疆拓土的时候。

汪舜华知道,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调配内阁的官员了,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延续。

章纶其实好说,他比商辂还年长一岁,明年就七十了,最近身体也不好,让他去集贤院养老,谁都不会反对;但杨守陈年富力强,今年才五十六,正是干事的时间,如果不让他上,估计人家就有话说了。

再往下看,丘浚是铁杆的改革派,性格鲜明;徐溥性格凝重,不偏不倚,不激不随,颇有商辂的风采,可以和丘浚互补。

汪舜华和皇帝商量,让李秉、章纶去集贤院,让杨守陈担任文学馆总纂官,负责历代诗文的编纂;此前书目已经定下来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魏晋六朝文、全隋文、全唐文、全宋文、全元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隋诗、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词、全元诗、全元曲。

丘浚进位为建极殿大学士,徐溥进位为文华殿大学士,四个缺位,在中央和地方官中拔擢。

变化有点大,皇帝一时回不过神来,尤其他对章纶印象很好,这一说才记起来,章纶最近确实年龄大了,母后允许他只参加初一十五的大朝;只是他觉得目下杨守陈还年轻,又在内阁多年,可以任事;何况《永乐大典》还在誊抄,同时开录诗文,摊子铺得太开,书手到不成问题,只是上面的领导不够,只怕影响质量——这样的天字工程,既然要编,就要编好,能够流传后世,所以当年编了教材,编了各种诗文选,但全集始终没有上马,就是怕收录不全,有遗珠之恨。

汪舜华点头:“说得很好,正是因为这书太重要,所以对总纂修官一定要慎而又慎。《永乐大典》是现成的,照着抄就行;诗文选是要编辑,怎么编次是个大问题;何况这些书编好了,《四库全书》就要动工了,到时候怎么分门别类,选择那些书籍、哪个版本、如何评价,都要斟酌。总纂官还是要年富力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