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44)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因为以往没有惯例,群臣很是非议;但是一旦拍板决定,大家就热切地讨论起如何命名。

历代先帝括弧建文隐帝除外不说,历代帝王庙的帝王后妃、周公孔孟圣贤、文庙武庙、科学院之外,还余下了些名额,怎么定?

礼部拟定了一个名单,主要是之前祭享名单之外的名臣良将和杰出文人,包括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曹植、陶渊明、王勃、骆宾王、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张若虚、韩愈、柳宗元、晏殊、欧阳修、柳永、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李清照、辛弃疾、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罗贯中、施耐庵等等。

这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任何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和天上的星辰一样,万古不朽。

汪舜华在心里感叹,嘴里说着不推崇宋仁宗,但那一大串闪耀的文星,真让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啊。

大汉开国六十年而生司马迁,唐朝开国八十年而生李太白,北宋开国七十年而生苏东坡,如今大明开国已经百年,锦绣盛世似乎只在眼前,可以比肩这些千古文星的文人墨客是否也会如期而至呢?

打断了胡思乱想,退回了名单:“远远不够。”

满天星星,多是没名字的,你只管列上来,你不列上来,以后就让人家抢先了!

这一列,就不得了,历代史书里的正面典型基本都囊括进去了。

当然第一批是放不下这么些人的,基本还是之前拟定的人选。

汪舜华手中的笔在朱熹的名字那里停顿了一下。

但是没有办法,朱熹是旷世大儒,继孔孟之后儒家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是明朝的官方哲学,天下士子参加科举的标准。不管是为难严蕊还是和乱伦官司,始终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汪舜华想到了那句“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如今,还得和这些喜欢的不喜欢的大儒们一起建设……有大明特色的帝国主义?

不知道朱老夫子在天有灵,会不会也这样嘲笑自己。

朱熹进去了,曾经被历代帝王庙拒之门外的欧阳修也榜上有名。当初因为“盗甥”、污狄青,没有进去享受冷猪肉,如今以文学家的身份名刻星辰,不知道欧阳永叔是喜是悲。

而同时期另外两位名臣韩琦、文彦博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你既然叫嚷着“东华门外唱名方乃好儿郎”,如何能让三军将士效命?把你供奉进帝王庙,让书生们有样学样,肆意羞辱武士,让将士离心吗?

文彦博历仕四朝,说什么“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天子与士大夫治天下的目的何在?还不就是在于网罗人心,保境安民,倘若“便百姓”不如“悦士大夫”,那我要你何用?难道除了这一波就找不到愿意“便百姓”的士大夫?连这点道理都整不明白,还怎么为君分忧?

都是几百年前的古人了,汪舜华对这几位其实没什么恶感,但罩不住大家都喜欢翻历史,而且从古至今,保守派的理由无外乎都是“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既然如此,那就要从道德制高点将你打倒,让你们看看不跟着我混,生前去开发边疆,死后也别想进太庙揽星辰吃冷猪肉!

如今尘埃落地,汪舜华带着皇帝和百官来到观星台,人手一支望远镜,听谷滨详细指认这颗星星在哪里。

要命名,但也要有规律,否则东一颗西一颗,也不成体统。

汪舜华很怀念天文望远镜,用星系来命名多好。

不过以前虽然没有发现这些星星,但聪明的古人早就进行分区,就是著名的三垣二十八星宿。

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帝后太子自然要选在这里。

太微垣即政府,此前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如今用来安置历代名臣良将最好。

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象征繁华街市,用来命名帝王将相之外的杰出人物。

当然三垣内的星星有限,因此,必须是顶级中的顶级风流人物才能抢到冠名权;其他的人物,则前往二十八宿。

但这些怎么排布?难不成按照时代顺序来?可朝代就那么多,凑不够二十八个怎么办?难道说要留给后面的?

说这种话,还想不想活了?

谷正小心翼翼的请示汪舜华的意思,同时给出了方案,那就是按照时间依次进场,譬如头一个题名角宿,下一个就去亢宿,以此类推。

群臣邹着眉头:这样杂乱无章,似乎是唯一的办法?

汪舜华摇头:“不必这样麻烦。我看天下四行,士农工商,对应四象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