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5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如今听着里头一声声的报数,大家信了,然后开始痛哭,真的是嚎啕大哭,甚至比昨天君臣的哭更加大声,还有想冲过来一看究竟的,以头抢地的,相拥而泣的,放声大哭的,狂笑放歌的,乱作一团。

先农坛收获的土豆全部入库,作为种子。

皇帝下旨,取消了今年的宵禁,官民同乐。

这天晚上,整个京城陷入了彻夜的狂欢。

人人都在热切地谈论着那种能亩产上千斤的神奇作物,有了它,以后就再不怕饿肚子了。

当然,还要看能不能大范围种植,万一只能在北京种呢?

汪舜华和帝后登上五凤楼向众人挥手,看着火树银花、星河灿烂。

太平盛世啊。

随后相继接到各省的报告:试种成功!

当然,产量不太相同,最高的陕西榆林府有四千五百七十三斤六两四钱,最少的八百三十八斤四两三钱。

都是净重。

地方官都蒙了,不敢往上报,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压一下。

但不管怎么说,可喜可贺。

真就是普天同庆。

吃着炖的酥烂的土豆,锦鸾叹了口气,把碗放下了,没有胃口。

六月初九,锦鸾生下皇九女一清,皇帝有些失望,他是真心希望有个嫡子的。

朝臣们也各自叹息:嫡子一日不降生,储位一日不能确定。

毕竟锦鸾辛苦了一场,何况于承业至今未归,他也很清楚,于承业把活下来的希望给了诚泳,恐怕还是存了给皇室助力的心思;何况再说怎么也是自己的孩子,不能继承皇位用来宠爱也不错,因此小公主的满月酒相当热闹。

比锦鸾晚半个月,华妃生下皇九子祐梈,皇帝很高兴,满月酒很是喜庆。

满月酒上,皇帝颁布了册封华妃为贵妃的诏书。

吃完两场喜酒,差不多就入秋了。

因为有这样的喜报,今年皇帝心情大好,除了封赏诚泳等将士,宗室朝臣都有重赏,甚至六宫也得了赏赐,当然这也是锦鸾提的。

贵妃位上已满,妃位上只有淑妃,如今郭惠嫔进惠妃、陈恭嫔进恭妃,孙德嫔进德妃;祝贵人进昭嫔,李选侍、许选侍进嫔;后面还有一群进贵人、选侍。

锦鸾还在念,汪舜华叹了口气:“你是皇后,后宫的事,你做主便好了。”

想了想:“也不要全占满了,以后想册封都找不到名目。”

锦鸾称是,李选侍、许选侍进贵人,余下的宫女给选侍。

皇帝也没什么话说,也不是他心上的人,也没有一男半女,睡过了就忘,省点钱也好。

但更重要的是,十月初一,汪舜华正式颁布旨意,允许妇女参加科举考试。

反对的声音当然很大,朝臣当然不愿意,甚至一向互相不服的宗室勋贵文臣武将和内官都联合反对;但因为丰产,汪舜华的底气很足,皇帝也表了态:“不管什么人,能守住祖宗基业,才是第一要务。”

皇帝这样说了,群臣稍微安静了一点:太后眼瞅着就老了,等皇帝亲政再改回来就完事。

允许考试和参加考试是两回事。男人参加科举,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级,洪武年间黄观六次考试皆为第一,时人赞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可惜靖难之役后,他及妻女投江殉难,被抹去功名。建极改元,为其平反昭雪,补谥文贞。

女人考试该怎么样?

当然是和男人一样,一样的流程,一样的考题,一样的待遇。当然报名前你要写清楚是女人,进考场验身的时候由稳婆和女官来进行。

话是这样说,这些年读书的女人也不少,但读的都是女四书,四书五经弄清楚了吗?何况接下来还有策论。名额这么少,多少士子皓首穷经都不过是个秀才,真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拿个状元让曾经爱理不理的高攀不起?做梦!范进那样的才是大多数,能考上进士的反而是少数中的少数。

有这样的时间,恐怕皇帝早就亲政拨乱反正了,那又何苦较这个劲?

新年的钟声又要敲响了。

今年的年夜饭,绝对是这些年来最有滋有味的,各种意义上的。

玉米粥、玉米饼、玉米窝窝头,炒土豆丝、土豆炖鸡、孜然土豆,汪舜华有一瞬间以为自己到革命圣地忆苦思甜;直到看到其他的山珍海味,才想起来,这些才是真正的一饭千金。

简直让人迎风落泪。

皇帝不忘向她表功:“母后放心,这些东西都是先孝敬过祖宗的。让祖宗在天有灵也高兴高兴。”

汪舜华心说你今年都祭祀过祖宗几次了,祖宗能不知道?

一边想着,知道这些东西这么高产,祖宗们也该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