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5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咱也是独自占有年号的人,将来是不是应该考虑进皇帝本纪,而不是后妃列传?

汪舜华在心里承认自己有小小的遗憾,也承认自己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盘算。

皇帝一呆,不知道母后这是什么意思;宗室群臣也不知所谓。

但丘浚等已经猜到,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有点难以置信。

皇帝隐隐有感,陪笑道:“母后何出此言?好好的为什么要改年号?”

汪舜华笑道:“你长大了,该亲政了。”

皇帝一呆,不自觉的说:“母后,您怎么突然想到说起这事?”“二十七年白鬓发,乃知英雄事有不可为。当年孔明相汉不过二十七年,我有何德何能,敢超越前人?”

“儿臣还小,还需要母后……”

汪舜华果断打断了他:“你不需要了。你已经三十了,三十而立。从古以来,有三十岁不得亲政的皇帝吗?”

皇帝找了个理由:“《永乐大典》还在誊抄,诗文集才刚开始,《四库全书》更是遥遥无期呢。”

汪舜华毫不介意:“那是你的事了,我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承业等还没有回来呢,还没证实大地是个球呢。”

“早晚有一天会得到证实的。承业肯这样不畏生死赴汤蹈火,也是希望你能早一天亲政。”

“从建极十三年加元服,十六年大婚掌管礼部到如今,又一个十三年了。我等得太久,如今是时候了。不要让我失望,也不要让祖宗和天下万民失望,他们都盼着呢。”

皇帝终于没有推辞,跪下谢过母亲:“多谢母后,儿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汪舜华叹了口气:“你先不要答应的太早,我还有三件事,需要你答应我。”

皇帝脸色庄重:“母后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只要儿臣能做到。”

汪舜华道:“第一件:古人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帝王不必与臣子争功,今我朝雄兵百万,良将千员,皆可为你驱使;一定要以隐帝为鉴,不得出塞亲征。”

这是真被隐帝吓怕了?

皇帝点头称是。

汪舜华道:“第二件:古人云:‘为将之道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逃,不能逃则死,何降之有?’如今我朝武德充沛,然而天行有常,盛衰有时,难保他年国势衰微,届时,要以靖康之耻为鉴,保全气节;但也许防止‘刚则易折’‘过犹不及’。若大事去矣,内外交困,北京实不能守,可预先送太子去南京,以备不虞。”

崇祯殉国,固然壮烈了;但不提前安排太子到南京,结果南明群龙无首,白白断送了大好河山!否则守住半壁江山,加上清军倒施逆行送人头,运气好反杀真不是梦!

君臣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提这一件,但这似乎是很久远以后的事情了,答应也不妨。

汪舜华道:“第三件:当你年满六十,若太子已经成人时,禅让太子。”

皇帝一怔。

群臣也相互交换了个眼神:“怎么突然提到了这件事?”

汪舜华还没有说完:“同时告诫后世君主:凡皇帝年满六十或者亲政满四十年,而太子已经成人,则效仿先圣禅让,此为定制。”

皇帝看着母亲,久久没有说话。

汪舜华也看着儿子,很久没有说话。

皇帝到底开口:“好,我答应母后。”

汪舜华点头:“摆驾皇史宬。”

皇史宬作为皇家档案馆,不仅保存着祖宗容像,还有包括诏书、玉牒、铁券、奏疏在内的文书档案。

皇帝御笔亲书,写下祖训:凡帝王年满六十,或亲政满四十年;而太子业已弱冠,当禅让太子,此为定制,自朕始。年月日,御笔。

汪舜华命丘浚捧起,遍示宗室群臣。

汪舜华对皇帝说:“别怪我,我是为了你好,不要重蹈汉武帝和唐明皇的覆辙。”

皇帝看着母后。

汪舜华道:“盛衰总说天命,然而自古国无常治,亦无常乱,在人而已,哪里能归咎于天?自古帝王,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若谓威权在手,可以力制万方;谓旒冕在躬,可以坐驰九有,而不念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不知聚则万乘,散则独夫;朝作股肱,暮为仇敌,以致狼烟四起,生民涂炭;或者前期尚能励精图治,揆文奋武,但是享国日久,逐渐懈怠,喜谀恶谏,宵小环绕;或者精力不济,又不甘心放手,看太子年长,不但不欣慰国有长君,反生疑虑。古来帝王之家,因此出了多少流血惨案?——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千古帝王,可是无一例外都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甚至太祖太宗也吃过亏。若是像唐玄宗一般老迈昏聩,不仅祸及满门,甚至引得天下大乱,葬送一世英名和祖宗基业,又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