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58)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朝堂上的大臣们个个精得跟个猴一样。他们是烦我这么些年擅改祖制一意孤行狂飙突进,所以不管是想往前的还是往后的,都把希望寄托给了你。自从你及冠以后,我天天睡不着,就怕你被他们带跑了,一退退到建极初年,将三十年之功轻易葬送,所以我说大地是个球,又是搞落地实验又是搞半球实验又是让朱诚泳等人搞环球航行,就是想证明我还没有老糊涂,我的眼睛厉害着呢!虽然当时被骂得狗血淋头,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历史会还我公道。

至于什么事情该办、什么事情不该办,你自己拿主意吧;什么时候办、到底怎么办,倒是可以和群臣商量一下。有些决定,臣子是不能替代你来拍板的,毕竟江山是你的。

你记住,你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扛把子,只要你稳得住,就不怕下面的虾兵蟹将敢搞事情,还不信丫们能翻了天了。你也要好好想想对我和祖宗们说的话。

行了,我马上也要从皇极殿滚蛋了,不说了。

第407章 归去(下)(附小剧场29)

汪舜华没有看他:“古人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我也希望你明白‘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你应该庆幸,有那么多的英雄壮士,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百战不归,碎首黄尘,马革裹尸;有那么多的文弱书生,为了教化万方,不惜背井离乡,眠冰卧雪、忍受瘴气,坚守在人地两生、音讯不通的异域他方;有那么多可能连字都不识的粗人,为了验证真理寻求良种,抛妻别子,怀抱着必死的信念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向着未知进发,最后葬身海底尸骨无存。他们是大明的肱骨栋梁。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大明,也就没有将来的大明。”

“你应该庆幸,有那么多没有名姓的普通人,他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不知道尧舜禹汤周秦汉唐,也不懂得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也不懂得子曰诗云的圣贤文章,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也确实不温良恭俭让,只想着吃饱穿暖、娶妻生子。只要他们有土地,就有饭吃;起码能有个做工的地方,能够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过下去过得好过得有奔头,就可以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男耕女织周而复始;但如果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也会揭竿而起舍得一身剐要把王侯将相甚至皇帝拉下马。他们是大明真正的基石,只要他们稳住,别管庙堂之上吵吵嚷嚷,别管什么跳梁小丑上蹿下跳,都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波罢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你明白:这世上,唯国家与人心不可辜负。希望百年以后,你能以自己的政绩告慰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新的年号已经定了下来。

礼部拟了好几个,“承德”“明德”“崇德”“天启”“大正”“咸宁”等等,皇帝和群臣反复商量了几天,御笔亲书:弘治。

前来禀告的时候,汪舜华不自禁的笑出了声:但愿皇帝真的能萧规曹随,恪守陈法,弘大自己的治理,将改革进行到底吧。

宣布改元的诏书有固定的模板。当然这回和从前的还是有些许的区别,除了回顾历史,还要突出对太后执政二十七年的高度评价,同时表明自己将“顾兹付畀之重,深惧仔肩之难,勉图弘济,恢张治道”,然后是大赦天下、免除赋税之类的施恩举措。

倒是太后宣布还政的诏书并不好写,至少国朝没有先例。

这当然难不倒内阁和礼部翰林院的才子们。

丘浚亲自起草了诏书,无非是回顾了跟随先帝、接受托孤而后兢兢业业抚育幼君、披肝沥胆勤政爱民的心迹,宣扬一下这些年的功绩,寄托一下对皇帝的期望,大家都懂。

汪舜华听了,确实是锦绣文章,但还是开口:“加几句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丘浚怔了一下,默默记下了。

皇帝看着母亲,躬身行礼。

隔着珠帘,汪舜华最后一次凝视着这些肱骨重臣,不管过去有过怎样的猜疑和不甘,有过怎样的冲突和愤恨,此时此刻,还是有几句话要说。

不知怎么的,想到前世今生一次次的送别,但那时候是送别人,如今却轮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