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6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算年龄,都快七十五了,真是宝刀不老。想想汪家人似乎有长寿基因,但愿自己和后人能继承到。

汪瑛老实了,汪家子弟也消停了很多。皇帝不是太后,此前就对汪家动过刀子,以后亲政了,恐怕会更加没有顾忌。

汪瑛有个太后女儿,其他人就不要去给人家送人头了。

闲暇的时候,汪舜华召见了礼亲王世子妃宋宝林。

礼亲王世子结婚早已满三年,应该配侧室;而且他立下这样的大功,理当奖赏。因此除了金银之外,去年皇帝特赐美女十人。

反正是世袭永替,大不了多养几个郡王;何况出了这么个弟弟,皇帝觉得脸上光彩。

出人意料的是,诚泳拒绝了。

宋宝林随他出海,一路历经艰险,始终相随;这份情谊,并不是别人可以替代的。

诚泳的母亲杨夫人并不受宠,礼亲王反而偏爱貌美年少的嵇兰。尤其王妃去世后,专宠房掖,综理内政,杨夫人为此很是不平,常与儿子说起生他养他的辛苦,抱怨亲王的冷漠无情;后来儿子远航,生死未卜,郁郁难解,卧病不起。礼亲王本就不爽快,难得到她那里又一番凄凄切切,愈发烦恼,也就绝少去了;他又一心想要求子,宠爱侍妾沈氏,连嵇夫人也不如从前了。

诚泳知道这些事,所以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妻子——所以历史上王妃廖氏没有生育,他也不离不弃,恩爱如初。

何况,他不能不想到此刻仍然在海上漂泊、生死不知、吉凶难测的兄弟们。

宋宝林笑得很灿烂,汪舜华知道他夫妻恩爱,夫唱妇随,正在整理诚泳的出海的文稿;只是问起她近来有什么新作的时候,她却摇头:“如今只想相夫教子。世子记述海外见闻,妾能相伴左右,于愿足矣。”

汪舜华叹息:“你不写,倒是我朝文坛的损失。”

宋宝林笑道:“太后爱才,是国朝斯文之幸;少了一个宝林,不过大树飘一叶、太仓减一粟尔。”

汪舜华没有说话,各有各的缘法,只要将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便好。

回宫看着汪春华的女儿孔若容,叹了口气。

汪舜华想把她许给卫国公世子李宁。

李定这些年兢兢业业,为朝廷开疆拓土,拿到了世袭公爵的资格。李定的夫人陈丽华是尚宫局的尚宫,服侍身边多年,温良贤德。丈夫在外面开疆拓土、劝课农桑,她就联合官夫人们建学校、设养济院、编排各种戏曲,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很得人心。如今马六甲一带都流传着“汉宝丽公主”的传说,说大明太后皇帝为了稳定马六甲,把天仙般的公主嫁给了当地国王。

李宁一直在北京进学,文武双全,品貌出众,将来到清宁省坐镇,省府大成,正是为纪念孔子命名。让他们联姻,不管是对已经落寞的孔家还是对刚刚兴趣的李家都好,对武勋集团和戍守边镇的将士,也是鼓励。

千算万算,问了若容的意思,她却说:“妾只想留在太后身边服侍。”汪舜华笑道:“你也快十七啦,该议婚了。卫国公乃国家栋梁,李宁俊秀,将来承袭爵位,你跟着他,我也可以向你母亲交代了。”

若容低着头,摇头。

汪舜华道:“是不是担心清宁省太远,不想去?那成国公世子朱麟怎么样?他与你同岁。”

汪舜华笑道:“看来你的志气不小,连公爵都不入眼,可是相中了哪家的才子?我听说朱麟的文章也写得不错呢。”

若容还是摇头。

坏了,这孩子该不会因为父母的事对感情绝望,打算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吧?

汪舜华心里琢磨着。

哪知道隔日皇帝来请安,注意到若容脸上有泪痕,怪问发生了什么事;若容就说:“太后想将妾许给成国公世子朱麟。”

皇帝大笑:“这是好事情,朕这就回去颁诏。”

若容急了:“表哥!”

皇帝眯着眼:“你不愿意?朱麟是国公世子,前程大好。”

若容怏怏地道:“那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喜欢他。”

皇帝笑道:“你可是心中有了中意的人?说出来表哥给你做主。”

若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皇帝,含羞带怯。

皇帝一呆,没有说话,走了。

皇帝再来请安时,锦鸾也在,不经意的看了眼若容,笑道:“若容是大姑娘了,该议婚了。”

汪舜华笑道:“这丫头心气高,不知道什么人才能动她的心。”

锦鸾笑道:“若容是母后的外甥女,圣上的表妹,也是孔家硕果仅存,怕寻常的王孙公子辱没了她。”

若容看着皇帝,皇帝低着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