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73)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汪舜华看着下面一群熟悉的脸庞,很是欣慰:苦心没有白费,皇帝终究按照她所设计的路线走了下去。

典礼上,四方才艺之士或作诗颂圣,或挥毫泼墨,热热闹闹的。

但汪舜华却被一样东西吸引住了目光:蒸汽机。

和此前的蒸汽机有所不同,这台机器已经初步具备了使用价值。

发明者是山西工匠徐安,正在煤矿厂做工。

颍川端成王子墟经过前后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要想将蒸汽做功转换为机械的往复做功,就要把容器里的水快速加热到沸腾,使空气急剧膨胀,从而推动容器里的活塞运动,再带动外部的轮轴进行高速的旋转。

因此,这个蒸汽机就要有汽缸、底座、活塞和飞轮等部分组成,汽缸和底座是静止部分。

但即便如此,还是太过于复杂了。子墟毕竟不是专业工程师,于是最初只弄了一个汽缸、活塞装置,也就是1690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的构造,在实验室里转动是可以的,但要投入使用,是不现实的。

于是他接着改,找能工巧匠一起帮忙参详。用三个汽缸组成一个组。蒸汽机直接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船轴的旋转运动。新造的蒸汽机中还包含了一个小的涡轮机,从汽缸中出来的蒸汽还可以利用它的余热在推动这个涡轮机来提高整个驱动装置的效率。

只是画草图容易,真正制作还是困难。子墟和工匠反复沟通,最终做出了一台能够带动的机器。这个四不像被送进宫,汪太后亲自看了,嘴角抽了抽,不过还是上去感受了一下——真的很难受,比马车还要难受,要不是水泥路,估计得扶着栏杆吐。

试验不算成功,不久子墟因为实验事故去世,蒸汽机也就成市井坊间的笑谈成为束之高阁无人谈论的禁忌。

直到两年后那场半球实验震撼了朝野,远在山西的工匠徐安也听说了,突然茅塞顿开:既然形成真空需要这样大的力才能拉开,那么可不可以用这种力来做工呢?

徐安算国营矿场的小头目,粗认得几个字;矿井的疏干是矿场的重要工作,主要有抽水和放水两种方式。抽水疏干的位置多而分散,很容易水漫满坑,影响生产,甚至危及工人生命;听说他想搞蒸汽机,领导同事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太后提了这么些年也没搞出来,郡王都没搞出来,你就别送命啦!”

但是徐安不放弃,拿不到赞助款就自己造,为了省钱,他甚至自学了焊接工艺;矿上的监工李广汉原来是宫里的内官,听说这件事,看他这么虔诚,同意支持:太后心心念念快三十年,万一成了呢!——大地都能是个球,这世上到底有什么是不能发生的!

有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徐安开始投入忘我的研究:他找到了当年子墟的图纸,设计将一个蛋形容器先充满蒸汽,然后关闭进汽阀,在容器外喷淋冷水使容器内蒸汽冷凝而形成真空。打开进水阀,矿井底的水受大气压力作用经进水管吸入容器中;关闭进水阀,重开进汽阀,靠蒸汽压力将容器中的水经排水阀压出。待容器中的水被排空而充满蒸汽时,关闭进汽阀和排水阀,重新喷水使蒸汽冷凝。如此反复循环,用两个蛋形容器交替工作,可连续排水。

这种机器依靠真空的吸力汲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两丈。但是一般而言,矿井都有十多丈甚至数十丈深,为了汲水,须将提水机装在矿井深处,用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水压到地面上,这无疑比较危险。

好在比起此前的高压蒸汽机,这种东西真空蒸汽机比较安全,效率也高了不少——此前只能在实验室当玩具。因为它们的压力比较低,在物质发生损坏的情况下机器向内收缩,而不是向外爆炸。

汪舜华此前已经听说了,难以置信,如今亲眼看到演示,确信终于可以把蒸汽作为动力,忍不住潸然泪下,转头对皇帝说:“从今天开始,历史可以分成两半来写。”

君臣相顾愕然。

皇帝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得母亲这般青眼:“母后,是不是言过其实?”

汪舜华道:“我怕是用尽所有的语言都不能描述它的重要性。你想一想,以前人用的力,除了人力,畜力,就是水力、风力、火力,都是自然的,不能持续;可是这东西不一样,它只要烧火就可以得到,也就是说,是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那么一旦推广开来,会造成怎样颠覆性的后果?别说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朝廷的治理方式,恐怕整个世界的格局都会因为它的出现和完善而改变。”

她得出了结论:“这应该是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