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79)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把宗室分封到南方,有私心,也有大义。

限山隔海,由着他们割据称雄,也威胁不到中央;就算将来变故,他坐不稳龙椅,有其他的儿子在京城,也不会落入旁支;当然如果有乱臣贼子想要改朝换代,南方的宗室们怕也不会答应,联合起来可以有一争之力;退一步,各自称王,大明江山还能够传承。

汪舜华道:“是沿用太祖的分封,还是用太宗的荣养?”

明朝的藩王政策在永乐时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养猪政策是那之后的事情。

皇帝道:“南方地区路途遥远,多生事端,如果在那里安家,只怕难保万全;可是宗室在北京安享富贵,猝然让他们去守边,恐怕心里不愿意。儿臣是想,朝廷不强行他们去,但是给他们厚遇。愿意去守边的,嫡子庶子都可以封爵;没有资格,但是愿意去守边的,照庶子的例,给爵位;此后代代承袭,与国同休。”

简单来说:留京的宗室和出镇的宗室待遇有差别:留京的宗室,此后除了有大功可以世袭永替,或者是皇后嫡子可以世袭罔替之外,其他的亲王及以下一律降等袭爵;到奉国中尉为止,不再承袭。

但是如果前往承政省,就可以列土分疆。只要不犯罪,封国不收回,不管嫡出、庶出,只要你有儿子,都可以承袭你的王位;其他的儿子也可以降等封爵,直到奉国中尉,不再降等;甚至女儿也可以享受和兄弟一样的待遇。封地嗣君占一半,其他的子女均分;当然除封,封地就并入小宗,奉国中尉给辅国中尉,以此上溯,直到郡王给亲王;亲王没有儿子,弟弟还可以袭爵。

分封建国以后,朝廷不再发给俸禄,地方的一切事宜教你们处置:你们可以统兵,王国有多少军队、王府有多少侍卫根据情况自行招募;可以治民,三司衙门和各级政府的官吏你们自己选用,当然要遵守朝廷制度——要考试伦才,朝廷也在太学和会试给名额,和南方宣省统筹使用。

当然这是大致的安排,进一步细则要和朝臣研究——王府的规制、属官的编制待遇、宗室的管理以及军队的人数等等,朝廷要给政策,藩王负责执行;至于能不能执行到位,朝廷就管不了了。

让你们自己去扯皮,将来朝廷才好浑水摸鱼。

但这也是有问题的,权力下放,意味着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招兵买马,招贤纳士。

汪舜华道:“限山隔海的,就不怕他独立称王?”

皇帝显然想过:“怕,但没办法,朝廷鞭长莫及。我想着光有嫡长子在朝为人质,还远远不够;所以想着照宣省的例子,亲王只要年满五十而且守满二十年,就可以回朝。若是太子已经成人,可让他们回北京居住,若是太子年幼,也可以让他们在湖光山色处寻一处好地方养老,年俸由朝廷支给——还可以带个儿子回来。”

这算是给他们一点念想了。年轻时开边,虽不能君临天下但坐镇一方也可以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甚至关上门来过过干瘾,只要不树旗造反或者被揭发,朝廷也不管;等到年老体弱,自己叶落归根,儿子们各有一块封地,也算家国两全。

绕了一圈,基本上回到从前的政策,皇帝到底有点不安。

汪舜华想了想:“让荣王去吧,齐王去苏门答腊,你们重新想个名字。那里扼守马六甲海峡,他熟悉那里的情况,和景泰、建极、怀德等省可以相互策应。”

皇帝一呆:“母后?您同意了?”

汪舜华点头。

皇帝问:“您不生气?”

汪舜华道:“你有主意,我有什么可生气的。”

皇帝道:“母后,多谢母后。”

他发出一个释然的笑:“刚才来的时候,我就怕改的太多,母后不答应。”

汪舜华起身,看着烟波浩渺,很久才发声:“这有什么?我当年不也改了祖宗制度吗?”

皇帝一时噎住:“母后?”

汪舜华道:“记得当年读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头有句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东坡先生超凡脱俗,大彻大悟;可知西方哲人也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事实上,这世道是不停变化的,天地间,不变的,也许就是一个变字。情势变了,自然采取的应对之策也应该变化,否则墨守成规甚至刻舟求剑,早晚会被时代的浪潮吞噬。”

“儒家经典《大学》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孔孟都讲求因时因地制宜,可笑一些书生们张口经典闭口古训,一心只想回到三代之治,不过是食古不化的庸夫罢了,不配称圣人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