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明朝当太后(991)

作者: 雁于飞87 阅读记录

最后巨浪把剩下的很多船只推到一个未名岬角上,大家费劲力气,才又聚拢到一起。

迪亚士提议,将此地命名为“风暴角”。他认为只要转向继续航行,便可到达印度。

果然,绕过去一路向北,遇到了明朝的船队。

当时长途跋涉,船员们虽然还能坚持,但负荷已臻极限。很多人患病,不知道前方路途多远,何时能够返回故乡,全凭一点意念支撑着。

诚泳回朝已经五六年,如今玉米土豆已经在全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官民百姓无不对当年远征的将士感恩戴德;自然在海上漂泊的商贾也听说了。知道是博远伯回朝,无不磕头拜谢,奉若神灵,拿出衣服、粮食、饮水,主动护卫他们回朝。

也就是这个时候,承业才知道自己已经封了伯爵。

沿途经过多个国家,虽然语言不通,但有华商在,一切都很顺利。知道是中国皇后的弟弟带领的使团,沿途国家纷纷出迎,还有很多商人跟着他们回来。

当然也有不长眼睛的,过了木骨都束,有几艘船自称商船,想要投靠。登船之后,却大行劫掠。好在船队一直防着这些,船只靠近登船都有严格要求,上船的先砍了,然后战船出动追击,大炮轰沉;其他参与护送的商船也跟着一哄而上,将海盗团团围住,乱炮轰沉。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奥斯曼帝国。宋人称芦眉,元代称鲁木,洪武以来称作鲁迷,直到被汪太后换了个名字。此前虽然因为帖木儿帝国的兴起和中原的交往受到阻碍,但随着明朝的对外开放,两国在海上的交往日益密切,甚至互相遣使——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商人冒充;这一回跟着承业来的使臣,带来了狮子、犀牛、良马、骆驼、美玉、羚羊角等礼物,这也是他们一贯的贡品,皇帝也很大方的赏了丝绸、瓷器还有景泰蓝和玻璃等贵重物品。

听承业汇报,穆罕默德二世已经去世,享年49岁。这位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准备出征前突然崩逝,坊间传闻是被其子毒杀。他不仅在国内厉行改革、大兴文治,在战场上更是频频出击,30年间,亲率大军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打下了大片疆域,甚至与景泰省隔海相望的白羊王朝也被击败,也因此获得“征服者”的名号。

如今在位的巴耶塞特二世,在父亲去世后与弟弟杰姆为王位开战,杰姆战败后逃到罗得岛。

巴耶塞特二世继承了父亲开放包容的政策,也继续父王所进行的开疆保土的事业。就在使者团到达之前,他又开始了新的征伐。汪舜华看地图,他们已经直接控制了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占领了多瑙河河口的要塞。

巴耶塞特二世对来自远方的客人态度很是友好,毕竟帝国当前着力的还是地中海沿岸到巴尔干的广大地区,犯不着和明朝翻脸;而且据说明朝经贸繁荣、火器先进,他也很想能够从中获利。

远交近攻,政治家们都会。

不过对于承业提出的减免关税等要求,巴耶塞特二世以祖制断然拒绝,全然不顾自己刚刚把欧洲画家所作的父亲画像从宫里摘下来。

这其实也在承业等人的预料之中,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双方还是在友好氛围中结束了会晤。

到了景泰省,永宁长公主听说,派人迎接,又赏了衣服、布匹、金银、粮食,派人护送他们上路。

沿途都是明朝的领土,各省大小官员听说,自然都来迎接。

从建极二十一年(1478年)四月二十八日,到弘治四年(1487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耗时九年七个月差三天,航程不止十万八千里,终于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

皇帝看着通关文牒上密密麻麻各国的文字印章,以及各国使者递交的国书,感叹万千。

汪舜华想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差不多四年,但是他们的路程要短得多——直接穿越太平洋,也没有停留寻找物种的任务。

皇帝还在和承业等说起途中的见闻。除了各种植物,还有各种动物,狮子、犀牛、鸵鸟、大象、鹘鸠,他们从东非还带回了两头麒麟——不过这年头虽然少见,倒也不新鲜了。南方各省几乎每年都要朝贡一两头。不过听承业说起草原上麒麟遍地跑的场景,君臣互相看了一眼,又说起别的话题。

因为此前各国进贡和土司的动物实在太多,多养在北苑、南苑,只有极少珍禽异兽养在万岁山,包括熊猫。汪舜华每天都要去瞧瞧;皇帝也爱带着群臣去。这才不过一年,两个家伙现在已经不像猫,更像熊了,以前还可以摸一摸,现在是不敢靠近的,皇帝让人专门搭了个场馆,颇为宽敞,里面栽种着竹子,搭着三间木屋,周围不用砖土墙,而是用铁栅栏,还留着一道栅栏铁门,方便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