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法不爱(10)

作者: 弦弄 阅读记录

飞机轰鸣着冲上蓝空,林可欢看着窗外倾斜的大地在心里默念:“再见,苏毅。再见,祖国。”未来的一切都无法预知。

在经历了三次转机,空中飞行累积达18个多小时后,林可欢跟随医疗队,在第二天的下午终于到达了Z国的首都恩纳市。

当地的医疗单位租用了两辆旧的大客车在机场外等候。本来都已经疲乏加困倦的人们,一坐上汽车又都纷纷来了精神,争相观看沿路的景色。恩纳市虽然是Z国第一大城市,但是看在众人眼里只有破旧和寒酸的印象。在没有进入市区中心之前,大都数建筑都是单层的木板房,来接机的同志介绍说,这些都是普通的居民聚居区。偶尔会出现一两座二、三层的楼房,但是外观也早已经破旧,屋顶有的被刷成红色,有的则是绿色,看在眼里觉得有些滑稽。据介绍这里居住的可能是一些没落的中产阶级或者已经退下来的前任官员。林可欢也跟着看了一会,就索然失去了兴趣,又沉浸在离开祖国和苏毅的失意当中。

很快,车子就到了市中心。在众人的惊讶里,林可欢也发现了这里与刚才所经之处的重大区别。宽距是刚才土路两倍的柏油马路两边,是间距较大的一幢幢房子。无论使用的建材还是整体设计合理的结构都更与国内的两层公寓相似,看上去就很舒服。然后就出现了一幢外墙全部由铝合金板装饰的现代化七层楼。

不等众人发问,接机的那位同志就笑了,略微压低了声音说:“奇怪吧?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也很惊讶。这个建筑就是政府办公大楼。它周围的高级住宅都是政府官员的府邸。这个国家的腐败程度恐怕与它在国际上的经济名声成反比。不过,这个政府对我们的医疗援助工作还是很支持和重视的。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就足够了。政治和我们没有关系。”众人纷纷点头,也不再多做评论了。

医疗队被安排住进了当地医院安排的临时宿舍,就在距离医院大约500米的地方。说是宿舍,其实就是塑钢简易房。这些简易房,还是中国红十字会在五年前捐赠的,一直用于解决援外医疗队员的住宿问题。简易房分上下两层,更象是国内建筑工地上的临时指挥部。每一层分成十个房间,每个房间又按照上下铺的布局可以居住四个人。

这次医疗队里的女同志总共只有三人。林可欢是年龄最小,资历也最浅的。和她同屋的另外两个医生分别来自市肿瘤医院的陈主任医师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信息中心刘主任。

林可欢自觉选择了左手侧的上铺,抓紧时间开始料理床铺和行李。尽管动作有点笨拙,但是好在动手早,总算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院方筹备的欢迎会连带晚餐。据说是已经算得上奢侈的西餐其实还远不如飞机上吃的东西,味道也是更偏重当地人的口味。更可怕的是数十只苍蝇一直围绕着他们嗡嗡作乱,而且旁若无人的几只一组的落到饭菜上,人们挥手赶都赶不走。当地人显然早已习以为常,似乎觉得连同饭菜吃到嘴里也没什么。林可欢几乎一口也吃不下,打算完全放弃了。可是放下叉子的时候,又想到了苏毅说过的话,林可欢重新拿起叉子,一口一口的小心择选着把盘子里的饭菜吃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令人痛苦的晚饭终于结束了。当天的最后一项是工作安排。林可欢被通知第二天开始先到医院进行了解性实习。对此她毫无异议,很高兴的接受了。

这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没有一切文化娱乐活动。就连用电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经过长时间的远途跋涉,林可欢也确实累了。所以回到宿舍,她只是拿着盆在宿舍后的水井里学着其他人的样子轧上一盆井水,粗略的清洗了一下就上床了。开始还很想念父母和苏毅,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现实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更艰苦,更糟糕。这里缺水少电、医用物资严重匮乏,很多在国内早已经绝迹的严重性传染病还在这里肆虐,威胁着病患的生命。

林可欢按照事前的安排,从第二天早上开始,就跟随着医院的医生开始了正常的工作。从最初的每天查房、研究病历、听取介绍。到后来的独自诊断、治疗。个中的辛苦和挑战,几次都临近了林可欢所能承受的极限,整个儿人瘦了一大圈儿。

这里的医疗条件异常恶劣,赤道天气本来就闷热难当,可病房里却没有任何降温设备,当地人也许都已经适应了,可林可欢每次在房间里停留都感觉象在“洗桑拿”,即使什么都不做,都会大汗淋漓,感觉呼吸困难。更何况她要问诊、诊断、治疗、甚至手术。体力消耗非常严重,可是水和食物却跟不上。这里的水质很差,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每次饮用的量都有严格控制,远远无法达到身体的需要量。在这里的最初两个月,林可欢已经病了三次了。最严重的一次,连续腹泻了三天。可是就算如此,林可欢也一天都没有休息,带病出诊。她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忍耐,不但感动了同事,也激励了她自己:原来人在特殊环境下所能爆发的潜力和忍耐力是如此巨大。然而她也脆弱过,尤其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独自忍受病痛折磨的时候,她心里难受的无以复加,分外想念家人,想念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