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当自强(559)

作者: 夷陵 阅读记录

顾晓晓开口时,喧哗停止,当她话说完之后,众人齐齐抽了一口冷气,接着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好一会儿,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生,许多人甚至激动的涕泪横流,向前冲着报名,生怕丢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拥有户籍,这对曾是贱民的她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哪怕主人给了她们自由,让她们在这片农庄上自由耕种,她们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她们有了一技傍身。

但是没有户籍,她们的美好生活就像一场梦,如果哪一天农庄消失了,她们就要再次沦为低贱之人。到了那时,她们真的能忍受么,又真的能让孩子认命么。

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出了她们这位神秘的主子身份不一般,但那又怎样,即使她与天下人为敌,她们也敢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因为她让她们成了人,一个真正的人!

群情激昂,场面开始混乱,顾晓晓面上浮出一抹笑扬声道:“大家不要急,只要愿去北疆者,按次序报名,将身体养好,都会有机会。无论在哪里,努力播种的人,都会有收获!”

顾晓晓到最后不忘来碗心灵鸡汤,又在农庄巡视一番,查看了粮仓,交待好监管运押事宜后才离开。

她的农庄经营的很低调,自产自销很少与外界联络,养蚕缫丝织布做衣,全由农庄内部消化。

饶是如此,离开前顾晓晓还是将农庄安危托付给姜玉景,嘱咐农庄管事,在遇到麻烦时到荣国公府进行求助。

兴郡王府虽然支持顾晓晓,但毕竟是宗族,行事顾虑太多,反而不好将贱民一事托付。另外,宗族观念陈旧,对贱民有着天然歧视。

阳琼华和阳琼玉过完年斗到二月初,斗出的结果就是二月初七,从东西门各自出发,清和帝特地赐了践行宴,两人仪仗配的威武整齐,百姓恭祝青萝昌盛繁荣。

顾晓晓的出发定在三月初,比两人迟了整整大半个月,清和帝照例赐了宴,不过与阳琼华和阳琼玉两人偕办相比,规模小了不少。

姜侧君虽然早就知道女儿要走,但在临行前最后一次见面,照例又哭红了眼睛,将手腕上的镯子取下来,交给顾晓晓,让她保管着取钱时只管卖掉。

儿行千里父担忧,姜侧君的牵挂让顾晓晓感动。

离开前,清和帝私下传召顾晓晓,将北疆地形图交予她,同时点明了北疆混乱的情形,要去她打探虚实,将北疆情报传回来。同时尽可能的将几股势力拧合到朝廷这边。

为了方便她行事,清和帝又给了她一块令牌,让她介时和丁副将联络。顾晓晓欣然应允,摆出为家为国鞠躬尽瘁的架势,赢得清和帝赞许。

出城那日,城门口聚着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十里之后,人烟渐稀,顾晓晓下令收起了倚仗,让随行人员换上了轻便的衣裳。

又过了十里,顾晓晓终于见到了清和帝赐给她的三千甲兵。由于非战争时期,她们未曾披铠甲,穿着营服胸前写着大大的卒字。

三千甲兵黑压压的站在路两边,运送粮草的车排了一溜,这些粮草将支持一行人到北疆。

三千人为一师,总指挥姓贾,三十上下的年纪,顾晓晓刚才马车,她便带着几个部下,上前齐刷刷的行了一礼。

“贾指挥免礼,诸位免礼,辛苦了各种将士了,传我令下抵达北疆之后,每位将士赏钱两贯。”

顾晓晓伸手虚扶了贾指挥一把,在扶她起身的同时,对候在一旁的将士进行了嘉奖。

贾指挥露出了欣慰之色,改为抱拳声若洪钟道:“微臣替麾下将士谢过三殿下,谢殿下体恤。”

留意到对方行礼方式的改变,顾晓晓放松了心情,直接唤人牵了坐骑来,与贾指挥说到:“小王对贾指挥浴血奋战之事极感兴趣,不知指挥是否愿意和小王略讲一二,我们边走边说。“

顾晓晓方才换下了礼服,穿上了轻便的骑马装,英姿飒爽没有丝毫王公贵族的傲慢,也没有一身酸腐气。

贾指挥对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很有好感,见她翻身上马动作敏捷一气呵成,故而对部下进行简单号令之后,跟着上马扬鞭道:“恭敬不如从命,不如卑下先为殿下讲下师中情况,还请殿下赐名。”

“你们既是光耀军出身,不如叫北光军吧,待到北疆之后,若有需要,本王会考虑扩编北光军。”

“多谢殿下赐名!”

马背上不好行礼,贾指挥微侧身子表示敬意,有条不紊的和顾晓晓讲起了她的行旅生活,重点放在了光耀军的辉煌历史和平日操练情况。

贾指挥在军中浸淫多年,能被清和帝挑中,派她率领三千甲兵辅佐静王,自有她的过人之处。她刚过而立之年,未来大有可为,贾指挥不愿蛰居一隅,她想要在战场上拼杀,北疆之行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