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当自强(7)

作者: 夷陵 阅读记录

谈到薛平贵时,王充十分愤怒。要不是这个乡村野小子,花言巧语骗了他的女儿,他们父女又怎会疏离到这种地步。

顾晓晓既有心与薛平贵撇清关系,面对王充的怒火时,她小声回道:“父亲大人教训的极是,女儿知错了。只是毕竟夫妻一场,女儿想好聚好散,莫落人口实。”

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女儿,突然露出知错能改的模样,王充先是一愣,然后心中大喜。

他总共就三个女儿,宝钏年纪最小,平日里最疼的也是她,怎舍得真的割舍。

当初王充一心为女儿找个良人,让她能够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享受不尽。没想到她自己绣球招夫,选了一穷二白的薛平贵。

王宝钏到底年轻,王充瞧着薛平贵虽然生的仪表堂堂,但是眉眼中是个不安分的人。

寻常草莽村夫,怎敢生出觊觎相国小姐的胆子。王充调查之后发现,薛平贵早在女儿抛绣球前,曾做过英雄救美之事,这才让女儿心许于他。

堂堂一朝宰相,又岂会看不出薛平贵的心思。但任由王充磨破了嘴皮,王宝钏仍旧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

瞧着瘦了许多的小女儿,王充在心底叹了口气,她也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他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又怎能真看着骨肉在外受苦。

“好,你若真心与薛平贵撇清关系,我与你母亲,定会为你择一贵婿。”

王充傲然的说着,他的女儿哪怕是二嫁,也绝不会让人低看。这次,他一定要择位贵婿,将女儿风风光光的嫁过去。

顾晓晓满头黑线,她不过是刚提出要和薛平贵和离,相国大人的节奏也太快了点儿吧。

二婚的事,目前还不在她的考虑范畴。王充的节奏也太快了,让她反应不过来。

不是说古人对保守么,怎么对于二嫁之事如此支持。顾晓晓转念一想,这里是大唐,民风开放别说二嫁,女子三嫁也是寻常事。

连年征战,为了增加丁口,朝廷十分支持女子改嫁,主流风气并不提倡女子守节。

王母欣慰的看着夫君和女儿和解,眉头的皱纹都变浅了些。这么多年来,她一直牵挂着女儿,担心她过的不幸福。

又顾及着夫君,不敢到城外探望幺女。现今,一对倔强的父女和解,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第六章 独守寒窑王宝钏5

女儿出嫁不过几年,王母自觉老了十岁不止。

午夜梦回,每每想到女儿一人在外受苦,她就忍不住双目垂泪。

又惧着夫君威严,王母只能暗夜中拭去眼泪,默默平复着对女儿的思念。

从长安城到武安坡,几十里的距离,如同天堑,生生隔绝了他们母女两人的情谊。

瞧着父女终于和解,王母擦着眼泪,感慨万千的说:“宝钏终于懂事了,父女哪里有隔夜仇,你们两人让我把心都快要操碎了。”

顾晓晓感同身受,不好意思的垂下了头。

夫人的话,让王充也有些抹不开脸,不由咳嗽了两声,故作严肃的说:“你这几年与薛平贵可有子嗣,若是有的话,及早带回来。我王家的子孙,断断不可流落在外。”

王充这样说,倒叫王宝钏心生感动。虽然他面上一直严厉,但是能主动关系起外孙,可见他对王宝钏还是很关心的。

不然的话,王充足可以让王宝钏将孩子寄养在府外。

只是提及孩子,顾晓晓受原主记忆影响,神情一片黯然。嫁给薛平贵这么多年,两人青春年少,王宝钏不是没怀过孩子。然而,只因武安坡寒窑中条件实在太艰苦,王宝钏又要忙着纺布换花销,怀胎两次都没能保住。

后来王宝钏孕事艰难,没再怀过胎。

薛平贵对此十分歉疚,每次都尽心抚慰着王宝钏。然而,他一文不名,在王宝钏落胎之后,也弄不来鸡鸭鱼肉为她补身子。

可以说,王宝钏之所以从先前的珠圆玉润,变成了后来面黄肌肉的模样,和这两次小产不无关系。薛平贵曾信誓旦旦的许诺,以后哪怕王宝钏无法生育,他对她依然不离不弃。

可笑的是,后来薛平贵子孙满堂,为他生儿育女的人还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

也不知当薛平贵功成名就儿孙满堂时,他有没有想过王宝钏一个人在寒窑之中,寒来暑往度过了多少凄凉的日子。

受这种黯然情绪影响,顾晓晓神色不太自然的说:“我和薛平贵没有生育子嗣,爹娘无需挂心。”

做父母的怎会看不出孩子的情绪,王充和夫人,只一眼就看出其中有故事。但女儿刚回来,他们心里怜惜王宝钏不好多问。

为了让王宝钏不沉浸在过去,王充难得提起朝中政事:“这几日圣上龙心大悦,桂州战事终于平定。没想到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倒是个人物。这次他在桂州平叛有功,圣上赐朱邪赤心国姓李,又赐名国昌并授为大同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