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165)

作者: 一鸟嘤鸣 阅读记录

“那你为什么会帮我呢?”阿媛以为她谦虚。

渔家女的声音这才响亮了些,“我们小渔村的先生说,有些事,如果知道是对的,就算害怕也要去做,这样才不枉为人了。”

阿媛见她一本正经的模样,忽而有些好笑,倒又忍住了。她招呼渔家女去自家做客,想做顿饭好好谢她,渔家女却有些不好意思,指着自己一船的鱼道:“最近不太平,我的船系在埠头下,只怕鱼儿和鸬鹚也要遭了贼。”

阿媛想着刚才的情形,也有些后怕,便道:“那你还是先把船靠到我家埠头下,我从窗子那里包些糕点给你,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总该谢谢你的。”

渔家女红着脸一笑,划船泊到了阿媛家埠头下。

阿媛走上埠头,拉了拉绳子。焦喜梅听到铃声,赶忙跑了过来,见是阿媛,有些讶然。

阿媛道:“喜梅,给我包十个青团,十个艾饺,十个蒿饼。”

焦喜梅见埠头下的船上还有一人,心想便是包给那个人的吧,她一边应下,一边麻利地包起了糕点。

一共是三十个,一个是五文,那三十个就是……三五……三五多少来着?

焦喜梅发现自己的脑子又不灵光了。

阿媛让焦喜梅又用油纸多包了一层,这才将糕点放到渔家女的船头。

渔家女有些不好意思,“施恩不图报……我收你这么多东西怎好得?”可她又突然很高兴,“不过,先生说,这个糕点很好吃,让他有些怀念呢。我今日本也打算再用鱼给你换的,先生他明明吃不惯我们小渔村的粗食,却从不会嫌弃。”

“先生?”阿媛好奇,她怎的三言不离这位先生?

渔家女面上浮起一抹红晕,“我们小渔村里新来了一位教书先生,他很年轻,却很有学问,我们那里从前都没有私塾的,他来了,就是第一位先生,我们小渔村的人都很敬重他呢?”

阿媛看着她少女怀春的模样,心下笑道,恐怕对你而言不只是敬重吧。

“姑娘,你叫什么名字?”阿媛道,她还不知道恩人的名字呢。

渔家女摸了摸鬓发,红着脸道:“我没有什么名字呢,家里排第五,爹娘都唤我五儿……不过,先生说女儿家应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哪怕是小名也好。他说他会帮我想一个好听的名字的,等我有了新名字,再来告诉你。”说到这里,她蓦地有一丝兴奋。

阿媛笑着朝她点点头。

渔家女从网下取了一条大肥鱼塞到阿媛手里,然后匆匆拨船离岸,对阿媛爽朗一笑道:“我帮你是出于本心,不需要报答,只要你以后还愿意让我拿鱼给你换糕就好了。”

阿媛手忙脚乱地抱着滑不溜湫的肥鱼,一时无法应答她,待将那肥鱼丢给焦喜梅,转头再看,渔家女已经行远了。

阿媛只得笑笑,无奈叹了口气。

焦喜梅刚才听二人对话,有些迷糊,忙开门让站在埠头上的阿媛进来,替她接过背上的背篓。

阿媛将刚才遇贼,幸得渔家女相帮的事情说了。焦喜梅连连叹气,直说世风日下。

外间的水道又恢复平静,阿媛望着一汪静水,思绪渐深。

她不懂政事,却忽而私心觉得,其实宋明礼在乡试中的言论也并非没有道理。税法改制,实施迅猛,受惠者众,受损者亦是不少。最上层的富户,自有办法尽量躲避改制所增加的税收,中层的富户人少地多,关系不够硬,是最受影响的一类。而底层贫户,户籍混乱,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人涌入城镇谋生。工商较之前更为兴盛,却也滋生了许多无业游民。

这些人混不到饭吃,又不愿或已不能再回乡种地,那会发生什么?

想想刚才两个贼人,恐怕就是这么变为贼人的。

水面仍旧平静,可往后,一些犄角旮旯处,总有看不见的波澜了。

再想宋明礼,也不知他如今身在何处。刘靖升在去往京城参加春闱之前,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他,可仍旧音讯全无。

但愿,他一切都好吧。

阿媛将心事默然收起,回头笑着,让焦喜梅趁着新鲜把肥鱼剖了,晚饭吃葱香醋鱼。

☆、第64章 64

晚间, 夫妻二人在卧室中燃了明亮的烛火, 将买来的伞放在桌前一把把细看。

颜青竹边看边道:“早知道今日不让你出去了,无端遭了小偷,还好是没伤着, 不然我得悔死了。”

阿媛摸了摸伞骨, 抬头道:“别担心, 往后要出门, 我让喜梅一起去。”

颜青竹摇头看过来, “那不行,下次要出门, 我跟你一起。”

阿媛嘻嘻一笑,自是应下。

颜青竹这才将目光专注于伞上, 半晌, 叹口气道:“这些伞坊做出的‘楚腰’,与我们伞坊的没什么区别,连花色都大同小异, 只要把这手柄上的店铺刻印换去, 连我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哪个伞坊出来的。”

上一篇:骄婿 下一篇:小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