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196)

作者: 一鸟嘤鸣 阅读记录

可惜一过十多年,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他病故前,让儿子巴瓦蓬把自己葬在了最后的线索处——九峰山,又将一对玉佩中的另一个交给了巴瓦蓬,希望他能代替自己继续寻找阿媛母女。

话到此处,阿媛不禁伤感,“一直以为父亲抛弃了我们母女,没想到他竟到最后也不曾放弃我们。”

巴瓦蓬也叹息一声,“父亲还托关系查阅过汐州适龄者户籍,可惜你们为了避祸,冒用了云州户籍和假姓名,这才错过。”

阿媛也道:“当初母亲抱着我去京城寻找过父亲,没想到冯家已举家迁往南境,母亲亦是至死遗恨。”

颜青竹见他们再次陈述,越发伤感,便道:“定是岳父岳母在天有灵,才教你们姐弟重逢于此,这是喜事,我们今日可要好好庆祝。”

巴瓦蓬也笑道:“我与姐夫本就投缘,没想到如今还做了亲戚!”

一旁的刘靖升插嘴道:“若不是我介绍你们认识,我看你们今日可没有相认的机会,你们可得好好谢我!”

巴瓦蓬走到刘靖升旁边,拍了拍他肩膀,爽朗一笑,“自然是要感谢你,不然叫你来做什么?”

刘靖升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又道:“对了,你的中土名字叫什么?”

巴瓦蓬一挺胸腹,自豪道:“冯子扬,怎样?是不是颇有你们江南才子的风采?”

“这是个好名字!好名字!”刘靖升捧腹大笑,“疯子样!疯子样!”

颜青竹跟着一阵嘲笑,阿媛也不禁莞尔。

巴瓦蓬气道:“不许这么叫!”

刘靖升摊摊手,“‘巴小弟’和‘疯子样’,反正你得选一个!”

巴瓦蓬的气势一下蔫了下去,妥协道:“那还是叫巴小弟吧。”他就知道,承认了自己年纪小之后,就会有吃不完的亏,受不尽的气了。

而颜青竹与刘靖升,虽则表面上欺负巴瓦蓬,其实心中对他佩服不已。人家才十七岁,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海上商人了。

只是这种佩服他们可不打算叫巴瓦蓬知道,男人嘛,怎么能随便佩服另一个男人,何况那个男人,比自己有财有势,比自己年轻。

这日,因着焦喜梅还在南安村,阿媛一人也难得做一桌子菜了,直接让附近酒楼布了十多个菜过来。

四人通宵达旦,谈笑风生,阿媛也难得喝了几盅酒。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发结局上来,今天没写完.让大家久等了,抱歉.

☆、第74章 终章上

时至春日,阿媛与巴瓦蓬商量着择定了一个宜动土的吉日, 将冯父与柳巧娘的坟同迁到一处风水宝地。

气温回暖, 冰雪融化, 枯树新发, 经商者们都默契地挑选这个春日作为起始点, 准备大干一番。

枕水镇,沈庄,金家浜, 银子浜一带的众多商户均打出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口号, 集结大量劳工, 扬帆起航, 开启海外贸易的新征程。

成千上万吨茶叶, 瓷器,丝绸, 粮食被运往南境,商船归来时, 又运回难以计数的象牙, 香料,木材, 犀角。

据说, 成群结队的商船行于海上, 周围的渔船能闻到海上漂浮着茶叶的清香和莳萝,沙姜,罗勒等香料的浓烈气息。

巴瓦蓬的船队也已集结在飞仙渡渡口, 只待天气适宜,即刻便能出发。巴瓦蓬也已住到渡口旁的客栈,方便处理船务。

另一边,阿媛与颜青竹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日,在百工村伞坊,检验了最后一批将运往南境的伞,又交代了一些事务,颜青竹与阿媛坐在晾伞的棚子里歇气,却见一人踟躇而来。

“怎么是她?”阿媛与颜青竹心中疑惑,相互对了个眼色,又都站起来相迎。

“嫂子,今日怎么得空来了?”颜青竹客气地笑道。

来人是自生产后从未见过的秀儿,此刻的她面上仍旧带着几分从前的羞怯,可身段却大为不同,比之从前的少女婀娜,此刻明显浮肿。大约失于调养,面色也不太好看。

阿媛端了一杯热茶给秀儿,秀儿客气,没有接手,却当即入了正题。

“颜兄弟,阿媛姐姐,我今日来,是有一事相求。”

颜青竹预感不妙,忙道:“不知何事,嫂子请讲。”

阿媛本想抬根凳子过来,三人坐下说话,见秀儿惶急的样子,又觉得罢了。

秀儿张口,眼中却难掩悲切,似乎受了什么委屈,“三柱他听说你们要出海,也想跟着来。可现在就快到春耕时节,我们的孩子也还小,家里还有一干弟弟妹妹,若是他去了南境,我们这个家,可怎么支持?所以我想请你们帮我劝劝他,若他执意要来,还请颜兄弟的船,莫要收下他。”

颜青竹心下叹口气,斟酌了一番言辞,耐着性子道:“嫂子,三柱想去南境,也不是为一己私利,还是为了家里人能过得好些。我想你应该多多支持他才对。往返至多两月,春耕的事情可以让家里弟弟妹妹先忙活着……其实,家中不过几亩薄地,等三柱回来,也许你们再也不用辛苦耕地了。”

上一篇:骄婿 下一篇:小蜜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