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栖息地(17)+番外

作者: 苏尔流年 阅读记录

姜湖特别想知道某件事或者想说某些话时,通常会先铺垫一下,问些别的事,让她想问的问题不至于显得特别突兀。

姜湖手贴在车前置物盒上,问:“走这条道,带酒什么用途?”

“压车。”瞿蔺说。

这怎么有点儿封建迷信的意味。

是不是还得倒点儿孝敬土地?

姜湖说:“别浪费了,怪沉还可能会累着车,空了我喝。”

瞿蔺:“……”

她说得太轻松,就好像那是几桶水。

姜湖没忘记问她惦记的正题:“你来勒革多久了?”

她开始打探,今日早餐时alma和她说了不少信息,可基本是关于老唐的,和瞿蔺关系不大,她知道的无非是瞿蔺似乎无牵无挂。

来勒革的时间长短不需要隐瞒,瞿蔺回:“一年左右。”

姜湖哦了声:“那不长。”

瞿蔺平静反问:“一辈子一共多长?”

是不长,可他稀松平常的语气在姜湖听来还有那么点儿消极,她解释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感受。

就好像……他的人生真的很短。

姜湖又问:“你和我师兄,怎么认识的?”

风大了些,瞿蔺升起车窗。

位于副驾驶位的姜湖那侧的车窗即将升顶时卡住了,在距离关阖仅剩两厘米时,它卡住不动了。

凉风透过这丝缝隙漏进来。

姜湖扫了眼爬坡没爬到顶的窗户玻璃。

这破车,特么破到家了。

公路电影里如今都少有这种奇遇,她人品实在不错。

******

姜湖围观车窗的空档,瞿蔺随着她的追问在风声里回顾了下过去。

认识傅砚笙,是从他跟随国际志愿组织进战地挖废墟救人开始的,在那里人和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他回答姜湖适才的那个问题:“中国人不多,在一个地方待长了,认识我们的人也会介绍我们互相认识。”

比如勒革仅剩的那家中餐馆的老板老唐,就是这样一个人。

广结同胞,替人牵线。

还没问完,姜湖继续:“好好一个中国人,放着自己国家不待,跑这么远来,还不挑世外桃源,图什么?”

瞿蔺听完觉得好笑,说的好像她不是中国人,好像她没往这儿跑。

***

为什么会来勒革?

那是一段很长很远的故事,瞿蔺没对人讲过。

每一个在异乡流浪的人,尤其是只身流浪的人,身上多少有点儿过去。

同胞们互相之间基本不会过问对方的事情。

偶尔聊起,也是互相插科打诨,真话少有。

没人认真问起,瞿蔺也已经有很久不曾回想过去。

想那些已经随着有些人的身故一同被埋在地下的不为人知。

来之前,他刚从另一个战场走出来,侥幸得以活着出来。

那里一样硝烟弥漫,但没有枪声和炮火。

那时他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也是不为人知的战场,在新闻报道和寻常群众心里,那是一场已经被摘除危机的核电站泄漏事故。

消防员和核专家介入,电厂设备修复完毕,重新恢复运转。

既没有制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后的惨剧,也没有留下日本福岛地震后核电站泄漏留下的死城。

介入处理事故的消防员和核电站的技术人员有人牺牲,但流传在外的原因多是因为工作疲乏猝死,或是外伤难愈。

核,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亦容易制造恐慌的东西。

那种东西,既可以是新能源,也可以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没有人会大肆宣扬与它有关的事情。

群众的生活还在继续,岁月继续静好。

事故过去了,每一天的太阳继续升、继续落,潮涨潮涌一如往昔。

变的是,这世界上自此少了几位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样热爱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的人。

只有他们这些身穿重重压身的防护服走进过那个战场里的人知道,在那里发生过什么。

有多少身强体壮的人走进去,笑着鼓励对方坚持。

有多少人心里有牵挂,但还是为责任和义务披挂上阵,奉献牺牲。

又有多少人离开那里后体无完肤,人不像人,因过量辐射致死,又有多少人当是时活着,以后死于某些后遗症,活不长久。

活着出来,活久一些,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他的生,是一位消防员牺牲自己强撑,缩短他进入现场的时间减少他进入过量辐射区的可能,从而给的。

瞿蔺来这里,是替对方做一些未来得及做的事情。

那个消防队长的心愿,是两人一车世界和平。

那人心底里的那个人,就在安提克。

这是瞿蔺最初来到这个国度的原因。

远离沉重的过去,尝试新生,也去看一看那位朋友关怀的人是否平安,是否生活喜乐。

上一篇:小白花重生 下一篇:听说你不曾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