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421)

作者: 陈财主 阅读记录

霍明霍岩不知道什么是高考,也不知道这一届的高考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每个人都在抢什么东西,但是他们知道忆苦哥哥在首都参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试,姚伯伯这么干练的人,提到这事儿,都重复和爸说了好几回,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江心没和他们做过多的解释,意义过于重大,解释起来抽象,等他们长大自然会懂,就干脆不讲了。

考试这三日,天气并不好,风林镇的大风简直要把人给吹跑,教室里窗户门缝全都漏风,卷子纸张偶尔发出猎猎响声,但每个人都怀着希冀,考试日子反而过得比以往更快,难熬的是等成绩的时间,江心记得这次批卷时间特别短,全国统一卷,后面要估分填志愿。

考完隔天她给江淮发了个电报,问他感觉考得怎么样,估分情况如何,准备填哪里的学校和专业。

江淮很快给她回了电报,说自己考得还算得心应手,肯定能考上,他和侯三大狗在考前还去了一趟申城,三人都喜欢那个城市,尤其是侯三,狗鼻子一样,嗅到全是商机和金钱的味道,于是三人都想着是否要报那里的学校,末了,江淮又问她考得如何,想报哪个学校?

江心收到江淮的的电报,看到前面两行字还觉得真好,小哥熬出头了,不是十拿九稳,他不会说“肯定考得上”这种话,可看到最后一句,问她考得如何,她的脸就有点垮下来。

江心一直没和江淮说自己没报名的事情,她直觉做了决定,不说也行。

现在写信肯定慢,电报隔一两天就能到,江心也没省那点钱,想了想后头三十多年国家的发展趋势,工科,制造业,金融行业,房地产建筑,广告媒体,干脆给江淮列了几个参考专业和院校,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估分报学校和专业,本该言简意赅的电报,发到最后跟写了封短信一样,但说到自己,只用寥寥几个字告诉他,自己这回没有报名考试。

江淮看着小妹列举的专业,好多他似乎都没听过,只有一些笼统的称呼,按图索骥也能对得上,但要报什么专业,他心里是有谱的,可看到后头却是一头雾水,江淮怎么也想不到小妹一直催着他读书,好好准备高考的事情,但是她自己却没有去考试。

一时间,一百种可能性在江淮脑子里过了一遍,是霍一忠不许她继续读书考大学,是霍明霍岩不让小妹离开,还是小妹觉得的知识不牢固胆怯了不敢报考,又或者是师部那头有什么规定不能让家属参加?

内因外因,江淮想破了头,都找不到个答案,急得他直挠头,恨不得马上就到小妹面前去得个答案,是否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家里人能给她提供什么帮忙?

江淮写了一封信,加急又加急寄给她,信里有些气急败坏,问小妹为什么不去参考,她知不知道这是多难得的机会,今年是恢复了高考,大家看到了这个出口,争先恐后往前面涌,就是谁也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机会再考,万一这个恢复,只是恢复一年,或者隔几年再考呢?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大,怎么能这么随意搪塞过去?小妹这是把自己的前途不当一回事!就算是结了婚,跟孩子们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也不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江淮很生气又很担心,包括江家父母和大哥大嫂都被江淮的担忧传染,难道是跟霍一忠在一起受了委屈和阻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就得把幺女接回家了,现在上大学机会多难得,基础再差也得去试试,哪能随意放弃考试?一家人不明就里,给江心的信一封接一封地寄过去。

这时候的信件再加钱,再着急,那也得十来天才能到。

江心回了江淮的电报,见他没有再回复,以为事情已经了了,就没有再管,忙着冬至和过年的事。

关于高考这件事,家属村里好多人都在谈论,但是结果不出来,所有人的讨论都只是瞎猜,只能等。

如果不是要顾着部队的工作,姚聪都要亲自去见姚忆苦一趟,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交给夫人和承宗他是放心,可夜里辗转反侧时也为儿子担心,上大学是大事情,又是在这样晦暗不明的年代,能快速抓到机会,那就一定不能错过。

等讨论完高考的意义,这时候大家又说起考场上的事情来了。

天气太冷了,有的人在考场就冻僵了,握不住笔,急得哭出来,鼻涕眼泪一大把,看得人心酸。

有人考试的时候太紧张,跑了十几趟厕所,因为风大外头下雪,考场的门窗都关着,一场试考下来,屋里全是味儿,有人还到外头去吐了。

一个考场里的考生,年轻的有十来岁,年纪大的已经快三十,都是几个孩子的父母了,每个人都想抓住这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