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零开始的穿越女(7)

作者: 从零开始099 阅读记录

罗二丫客客气气地把完了税的税票亮给村长看。

村长登时就变了颜色,大骂了一通你们既会自己去交,怎么多年劳动老子跑腿,连水也不喝便走了。

他的生气自然是有道理的:他自从凭着在衙门做事的姐夫的关系当了村长,家里的几亩地可是翻了一倍有余,这村长要催租逼税,拉夫拉差,逢年过节还要给姐夫送礼,官府是一文钱的俸禄都不给的,要是村民都像罗家这样没眼色,他岂不是要做雷锋?

想到收完税后要送姐夫的礼,村长就觉得罗二丫亮出的不是完了税的税票,而是一张血淋淋的催命符。

他那点家产是好容易赚的?

要他自掏腰包去送礼么?

他在自家院子里转了一天,牙齿咬得咯咯响。

不几天,村里便有了谣传,说罗家在田里放鸭吃谷,糟蹋粮食,山神土地早晚动怒。

第十章 应对

更新时间2012-12-18 21:47:38 字数:1480

 谣传虽然起了,碍着“狐大仙”的威名,一时间也没人敢找罗家的麻烦。

罗二丫听到这个谣传,略一思索,便知道是村长在下绊子,又有那被她雇佣摘“红吉利”原料果子的人家,悄悄地派了孩子来告诉,于是二丫对前因后果门儿清了。

孙子兵法有云,用间谍不要怕花钱,罗二丫身为穿越者,对情报工作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是知道的,马上告诉那孩子,她听小梅姐说,用大河蚌养鸭子好,叫他以后到小溪里摸河蚌,越大越好,一篮子六个大钱,要是够大,她肯出十个大钱一篮子。

那孩子听说有钱赚,喜不得的去了。

次日,村里又传了闲话,说对付狐仙的法子简单得很,扣住脉门就行。

不两日,村长媳妇便跑到罗家,和罗李氏说了好一阵的闲话,然后看到二丫进屋,便满脸堆笑,说你家自转了运,连这女儿也光彩起来了,罗李氏原是天天见的女儿不在意,现在听了这话头,一看可不,原来黄黄的脸现在有了血色,枯黄的头发也乌黑了。

二丫心想我现在天天有饱饭吃,时常还有油水下肚,又有衣服首饰妆点,当然光彩了。

村长媳妇一边夸赞,一边抓了二丫的手装作要看,顺势按了二丫的脉门。

这一按之下,村长媳妇登时脸也白了,眼也直了,一双手好似溺水的人一般,抓了二丫的手摸了又摸,连罗李氏都看着不对了。

罗李氏连喊几声,才把村长媳妇喊得回魂了——要说回魂也不对,村长媳妇跟梦游似得飘了出去,出门的时候还摔了好大一跤。

回去后村长媳妇便告诉村长,那罗二丫确实狐大仙附体,居然没有脉搏!

村长不信这个,次日派了他女儿来看,也是一般,不由得信了,再加上他媳妇吃了这一吓,也有些头痛脑热不方便处,便觉得这狐大仙真是得罪不起,于是送了两尾鲜鱼,十个鸡蛋到罗家,请狐大仙不要降罪。

罗二丫回赠了一盒子用拣剩下的红吉利做的果酱,与村长的这段纠纷,便算和解了——其实这让脉搏消失的法门,也是前世电视上看的揭破江湖骗子气功的——罗二丫虽然是穿越的,可是既没有随身空间也没有啥系统法宝,只有一个狐仙还是自己编的,她有的只是现代来的一脑袋的现代知识。这没脉门的法子说穿了简单的很,拿个圆球夹在胳膊里适当位置顶着,就没了脉搏。她让那户人家在村里传了话,没想到村长这么容易便上了钩——其实要不是他们这么容易上钩,古代的神婆们哪里弄饭吃!

既然与村长家和解了,而且狐大仙再次显灵,村里也就任凭二丫放鸭,没有闲话,毕竟落在田里的零碎谷子本来就没法收,今年谷子又贱,何必为此得罪狐大仙?再说自从狐大仙来了,各种拿钱雇人,村里也有好几家得了额外收入,平白的与有法力的大仙作对做什么!

狐大仙威名越盛,供奉狐大仙的那间泥屋,便是罗柱子夫妻,也不敢迈进一步了。

几日后,二丫拿了一堆死河蚌,喂给鸭子吃。

人工养殖珍珠的法子,是二战后一个日本人的发明,拿人工珠核植入贝类外套膜,过几年打开,便是满满的珍珠。

罗二丫在省城逛过几次,打听了各色物价,知道珍珠价格便起了心思,她前世在央视农业频道看过人工养殖珍珠的全套流程,知道河溪里的三角蚌可以培育珍珠,但是电视上究竟只是个大概,罗二丫只得分了七个瓦罐,拿炭在瓦罐上写了甲乙丙丁做标记,看看到底哪个法子管用。

她没有抗生素,便尽量用强壮的——能在野外活大的必定强壮的——河蚌,又使尽了能想到的全部杀菌法门,手用凉开水、烧酒洗了又洗,工具是一支纯银簪子——银离子也能杀菌消毒——又用明火烧过,植入珠核的河蚌还是死得七七八八。

要是罗二丫开的是现代的珍珠养殖场,这下准觉得破产在向她招手。

不过这些河蚌十个钱一篮子,那些瓦罐也不值什么钱,罗二丫的人工更是一钱不值,故此她尽可以放手糟蹋,不,试验。

这样足足糟蹋了一个月,七个瓦罐里,终于都养上了珠蚌,而红山村小溪里的河蚌也遭了灭顶之灾。

第十一章 陶地主

更新时间2012-12-19 9:56:59 字数:1367

 寒冬来临,二丫卖掉了养肥的鸭子,因为吃了很多不要钱的谷粒,又催肥又节省了饲料,扣除各种成本,净赚一倍有余。

比起种田织布,这样的收益已经很可观了,也是借助狐大仙的威名,才有这样的收益,但是比起到省城做买卖却是差得太多,二丫又开始琢磨上省城卖东西了。

她正琢磨的时候,陶地主派人到了红山村。

陶地主要做四十大寿了。

当然不是来请他的佃户吃寿面的。

罗柱子、罗李氏、罗二丫都被点名当差。

不去?

明年不想租陶地主的地了?

于是罗柱子、罗李氏和罗二丫披星戴月地起来,赶了四十里地到小泉庄,陶地主大院跟前,早已经站了许多佃户,老的小的,都不能免了这差役,也不敢请人顶替——陶地主可不是一般的地主,他是个秀才,有功名在身,所以敢支使佃户做这免费劳动。若是谁有三言两语,或者居然敢不亲身前来伺候,陶地主一张片子递到县城衙门里,管保教那人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这寒冬里,无人不来,还有人带了公鸡、柴火之类来孝敬。

管家夫妇分派了三人的活计:罗柱子去搬运全村桌椅板凳到陶大户院子里,罗李氏到厨房灶下烧火,罗二丫去摆放碗筷。

罗二丫看桌凳摆好,看了桌面估算了,便到厨娘那里去领碗筷家伙。

她正摆放家伙时便听到管家夫妇在说:“倒好个伶俐丫头,身段儿也好。”“又会算,村里丫头,不曾见过这般的。”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