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爱上九千岁(128)+番外

作者: 君骁 阅读记录

当然如果有紧急的军情他们也可以派的上用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心安。

而这些被任命的监察人员有直接向皇帝奏事的权利,他们的奏折不同于一般的公文,不用经过吏部便可以直接呈上皇帝的案头,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

因此他们的权力极大,大道什么程度呢?军中的军事调度,粮草运输,功过赏罚他们都可以直接插手,甚至是每一次的作战都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和认可,否则他们若是配合还好,若是一些不懂兵法还一意孤行,甚至是以公谋私的人便会向皇帝参那些将帅的不是,而如此还怎么行军打仗?

但天子往往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他们任用的监军之人都是自己身边的深宫内侍,一群家奴,而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称谓,监守太监。

他们见识浅薄,做事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所以这些人往往扰乱作战,贻误军机,误国误民,被所有的将领所痛恨,可是却不能除掉他们,因为他们是天子亲自派下来的人,真这样做的话他们便会被安上一个叛逆的罪名。

而景惠帝这次的所派之人就更不用说了,恐怕他什么都不用做就会被那些边关的将士所敌视。

这些司徒元嚣都知道的,因此在向林庆提出先行一步的时候,也有点担忧他故意跟他作对而不同意,如果到时侯因为这,而到了西北还没跟匈奴人打起来他就被景惠帝撤职的话,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司徒元嚣与别的皇子不同,性子烈且直,他虽然对皇位也有渴望,但他更讨厌勾心斗角,喜欢用武力来解决一切,因此才会喜欢战场杀敌的这种生活,更何况朝中也已经有了他大哥了,他自认比不上他,因此才会一直不争不显,因此虽被派到这么偏远且危险的地方来是他心甘情愿的。

而林庆听了他的提议之后却轻易地就同意了,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似乎深怕林庆反悔,毫不犹疑立即带着他的五万大军便先走了,所以现在只剩了陈敬和林庆一干人等。

而几日之后,他们便已经经过了陈水城,一路向着武光城前进,而越接近最前线所见便越是荒凉,但这些经常被匈奴光顾的城池不仅荒凉,而且处处都透着一股凄凉与血腥的味道,如此情景之下,这里的百姓们过的定是一种水深火热的日子。

而百姓们过不好了,人口又怎么增加呢?恐怕本地守关将士连自己的兵员都难以补充吧,否则又怎会需要景惠帝增派十万兵马?

这个十万兵马不是虽不是平西将军要的,但未尝没有跟景惠帝提过增加戊守将士的事,更加上这次景惠帝惊慌过度之下,大笔一挥,十万人马便硬生生地凑齐了。

而若是平时这种事肯定是不可能的,不是说如今大梁境内还算安宁,就是十万这个数字也太敏感了。

越是深入西北,队伍的气氛便越是凝滞,仿佛处处透着一股压抑。

一路上所见的百姓大都面黄肌瘦,双眼无神,目光呆滞,城镇上的商铺处处都透着一股被洗劫过的痕迹,而路边的庄稼更是长满了野草,可见匈奴祸患之深。

林庆和赵子慕二人策马走在一边,这时的他们正经过一个荒凉的小镇,大军所过之处尘土飞扬,三三两两的百姓畏缩地躲到了一边。

不知是被这一路所见所感染还是因为心中有事的缘故,二人间气氛很沉默,良久赵子慕才道:“如今我们就要到燕平关了,千岁爷可有什么打算?”

这个打算不仅是指如何立足,也指的是对边关的将士和匈奴人。

林庆沉默了一下然后道:“西北的官员能收则收,若不行则换之杀之,至于军中将领,只要他们不挑事便由他们去,而带兵打仗我不懂,便不管了。”

赵子慕的眼神暗了一下,然后看着四周荒凉的景象道:“如此,匈奴之祸不除,你还要在这里待多久呢?京师不能没有你。”

赵子慕道,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越窝于这块地方林庆不仅危险而且也会失了在京中的优势,而景惠帝那个酒色之徒如果哪天一不小心就嗝屁了,司徒耀华登位,那他们就得干脆想想怎么死了。

而赵子慕是不会让林庆死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赵子慕接着道:“千岁爷可知,为何我朝与匈奴之战一直僵持不下?且我大梁有越来越弱之势,可是我们的兵不够多?将不够广?还是粮草不足?”

林庆摇了摇头,看了一眼一望无垠的天空低声道:“我朝太祖是个崇武的帝王,纵横天下打江山,战火硝烟中成就宏图霸业,如果是太祖时期,匈奴人若犯肯定会被杀个片甲不留,杀得他们远遁大草原,不敢再犯。可是自太祖之后,大梁的皇帝便开始崇文鄙武,不断地抑制武将的实力,大肆的任用文官帮他们治理天下,可是天下是靠一群只会满口圣贤,纸上谈兵的文官就能治理的吗?因此,我朝的兵治便慢慢地弱了下来,将领无才,有才的又不能得到充分的任用,还有的受到文臣的打压和排挤,大梁的兵如何能强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