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小幸福(55)+番外

作者: 麻逗 阅读记录

一千块是个大数字,可是放在建一所小学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为是全公社的事,特事特办,建房的木材石头都是从山上来的,可是这青砖灰瓦实打实的得花钱去砖瓦厂买,好在县里知道这是件好事,给批了条子,不然就现在那些国营唱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架势,这砖瓦批不批还是一回事呢。

精打细算,这一千块钱就建了五间宽敞的大教室,以及一个教职工的办公室,因为有些生产队离学校远,一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来学校吃的,大冬天的几个小时过去饭菜早就冻得硬邦邦了,为此还特地建了个灶房,请了一个老大娘专门给孩子们热饭。

除了前头几间房,这学校后头还搞了块大空地,听说是公社的领导去了县城小学后学来的,说是什么给孩子活动的场所。

两个乒乓球桌,是村里人自己打的,几块乒乓球板,也是照着人家供销社卖的板子做的,除了两个乒乓球桌,还搞了一个沙坑,反正一到下课的时间无数的孩子就冲出去抢那两个乒乓球桌,每个人玩的时间都有定数,时间到了,那就得给其他人玩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去沙坑里蹦蹦跳跳,要么自己想其他玩耍的游戏,扔沙包,跳房子……总能想出玩耍的游戏来。

在操场的后头,还有一排小平房,一共三间,都是老师的宿舍,这些宿舍平日里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社里的人,每天晚上人家都是回家住的,也就夏天冬天懒得回家的时候午休能派上用场。

公社小学是六六年的时候建的,至今也有十年了,自从修好后就再也没有改建过,墙皮斑驳脱落,瓦片碎裂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暴雨天屋子漏水了,公社会派人来修,其他粉刷之类的那些费钱的事公社都是不批准的,从房屋到原先的一些运动设施,早就已经老化了,看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刚建成时候的气派,当然,这气派,也只是相对于那些茅草房而言的。

除了基建,还得聊聊这公社小学的师资情况。

现在是五三三制,小学五年,初中中专或高中三年,因为公社小学比较破旧,十个生产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五个年级估计也就七八十个学生,其中一二年级是大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小,干不了多少活还吵闹,家长把他们送来,存粹就是想给家里减少麻烦的。

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村里就是半大孩子了,也能干一些体力活了,因此小学里能读到五年级的孩子是最少的,这一届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五个。

学生少,老师就更不多了,在海大富两人来学校教书之前,公社小学一共一位校长,两位老师,校长也兼任四五年级的教师,加起来总共就三个。

校长姓刘,是第四生产大队的,初中文化,他个子不高,似乎将将一米六,人又长得瘦小,四十多岁的人,每天端着一杯泡着茶叶的浓茶水在学校里巡视。

还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公社书记的闺女,名叫黄莲花,小学文化,她负责教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就是那个难缠的赵家沟出来的,名叫赵建红,原先叫赵牡丹,后来处处搞革命她觉得自己这名字不好,就给搞成了拥军护党的赵建红。

她是赵家沟大队长的闺女,后来又嫁给了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小儿子,借着这两重关系,虽然和黄莲花一样都是小学文化,却也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师。

别觉得这样的教育程度就来教孩子可笑,这年头许多农村小学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算正式教职工,可是工资也都是挂教育部门的,就是低了些,每个月只有十五块钱,又因为户口还挂在村里,每年分粮的时候人头粮还有他们一份,实际上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啊。

因为只有三个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么一二年级一块上课,要么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去操场放风,或者反一反,低年级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课程,尤其教师的水平还不高,翻来覆去也就是拿着一本红宝书颠来倒去的念,能写出主席的名字,会读几句脍炙人口的主席语录,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年级是赵建红教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实际上村里的孩子,基本得上四年级,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刘校长好歹也是初中文化,比起其他两个老师来说,那真是好太多了,只可惜,就是这四五年级,能念到这个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好在今年这情况不一样了,多了两位老师,还是大城市大学校的老教授,这样的文化水平居然跑来教小学,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