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今安在(27)+番外

学什么再从长计议吧……

林楚望将笔盖咬来咬去,心道:不就是回信吗?那我就照着我擅长的来。

这样想着,她拟了个题目,便下笔如飞。

致父亲大人家书一封

林楚望1 林允焉2 薛真真3 大姑妈4 玛玲姐5

1. 父亲大人三女儿 2. 父亲大人二女儿 3. 乔姑父三侄女 4. 父亲大人大姊 5. 父亲大人大侄女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林楚望来港数日诸多迹遇想法。在本文中,自绍兴至上海旅途中照顾哭泣二姐允焉,自上海至香港轮船上照顾晕船的二姐、姑妈和上海女孩薛真真的旅途经历将会被简略描述。另,在伯爵路乔公馆安顿后,一应衣食住行也会粗略介绍。再次,近一月来学习芭蕾、英文过程也将详细描写。此外,林楚望关于这三种经历见闻的种种思考与感悟也会在本文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字: 伯爵路,乔公馆,芭蕾,英文,二姐晕船非常严重

(此处省略正文一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为此文提出诸多思路的:林允焉、薛真真、大姑妈和玛玲姐,按贡献程度分别列为第二、三、四、五作者。

被繁体字书写困扰了一整晚,于是写完这篇格式工整、内容充实且逻辑清晰的家书,林楚望便不由得的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在哈喇子流淌到“家书”上之前,蝶儿忙不迭的将她抱到床上,将信抢救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禁足结束了。林楚望半睁着睡眼,在蝶儿的牵引下坐到餐桌前,在截稿十五分钟前将回信交到乔太太手中。

三个丫头在乔太太披阅作文时,埋头沉默着吃饭。

乔太太:“允焉字迹娟秀,令人赏心悦目。足足写了一千余字,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文采斐然,你父亲若是看到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林允焉抬了抬眉,继续神色如常的摆弄刀叉吃煎蛋。

乔太太接着点评:“真真这一手行草确实很漂亮,但草过头,着实有些狷狂不羁了些。”

真真不以为然,轻轻瞥了林允焉一眼,略带挑衅的说,“簪花小楷早就不时兴了,太小家子气。”

允焉气鼓鼓的,忍了忍,没有发作,生生将半个蛋黄吞了下去。

乔太太掀过薛真真的信纸,直奔下一篇作文,“楚望的……楚望的……”

她眯起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这、这是什么?”

允焉十分体贴的凑过脑袋来帮姑妈看,看着看着,噗嗤一声,“怎么是横着写的?这排版也不是书信体啊……三妹妹是睡糊涂了吗?”

薛真真见林允焉耻笑她家妹妹,也没忍住凑过头来,扫了一遍,脸上便带着颇为不屑的神情,“横版书写比竖版更贴近人的视觉习惯——这是我爸爸说的。好几年前开始,我爸爸他们就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倡写横版字了。只不过没推广到除了北平、上海和广州之外的地方。”

林允焉最气薛真真拿上海压她是小地方来的,便反驳道,“那你怎么不写横版?”

薛真真轻飘飘的说,“横不横着写,纯属看心情咯。”

林楚望憋着笑,噗一声,险些喷了对面的薛真真一脸果汁,被乔太太瞪了一眼。

林允焉一大早就被薛真真嘲讽了,不禁脸上讪讪的。

乔玛玲也好奇的凑近来看,“之前在教会时,有些香港大学的学生,也曾推广用拉丁文书写这种格式的论文。”

乔太太将信笺拿远了一些,觉得林楚望钢笔字写的还挺好的,排版也相当工整,便难得夸赞了一句,“三丫头倒是挺会赶时髦的。”

乔玛玲也笑道,“听蝶儿说,三妹妹每天早晨都看报纸,一天都不落呢。”

林允焉默不作声,轻轻掀起睫毛瞟了一眼林楚望的家书。

从那天起,林允焉突然也有了每天看报纸的良好习惯。

这使得薛真真又忍不住吐槽道:“得要等个三四年,你和郑公子的婚讯才会刊载呢。现在急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章。

心里有很多剧情要走,本可以一气呵成,一天5000-1w字左右,但是无论如何都想多看看史料,尽可能的遵从历史来。所以存稿卡在十五章,从十五章开始卡了六七天,每天恶补一战到二战期间的各国历史。其中如果有些bug,欢迎指正。

ps:历史能对上,但大多数人物都是架空的,基本当个平行时空来看吧!!!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些著名人物的影子来。

pps:女主的学术技能有用,嗯。

————————

想说说林父和大姑母这两人,这两人是同一父母生的,也受了同样的教育,因而性格有些相仿,但也有些不同之处。

上一篇:七零小幸福 下一篇:权相养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