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后模拟器(270)

作者: 枝哑 阅读记录

崔家家主想了想,“应该是温家吧。”

温家,温忆秋当家。

如果崔令公知道温忆秋早就把田地还给佃户,那他可以一下子就能想到温家提出这一出是藏着什么心,但是温家把这件事捂得很死,交还田契的事只让最信任的家仆经手,还跟佃户签订了契约,但凡谁把温家已经归还田契的事情说出去,就报官让他们赔偿买卖差价。

这样一来,在其他家没有特意注意温家,去打探这件事的话,还真不容易注意得到。

崔令公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怎么也想不通温家这个主张意在什么,最后只能勉强接受崔家家主‘大概是温家那小丫头气头上来没想那么多’的说法。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民学的不作回应,抗议的学子队伍越来越大,一些寒门农家出身的,家里人全家供着一个学子只为他们出息,关了私塾他们家里人当然不同意,拖家带口地去民学门前闹。

连带着杨盛,原本在照州读书人之间很好的名声也被带得坏了几分。

这样连着闹了七日,眼看着整个照州都被卷入反对民学的风波中去了,就在士族们满以为这法子有用的时候,民学有了回应。

民学学官搬了套桌椅放到民学门口,在私塾学子和学子家人来抗议的时候,那几个学官们对他们说,“既然私塾关了,要不你们就来民学读书吧。”

抗议的学子:……?

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然后民学学官就张贴出来了一张告示。

用通俗简单形象的话来说,意思就是——

民学成立科举班,目前在照州先行实行,凡照州学子,经过考核后入学民学后,鉴于春闱在即,可以提前前往琼安进入太学学习,太学时有殿阁大学士讲学,还有考上科举的翰林学士、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等深入讲解科举题目考法,还有模拟殿试。

在职的殿阁大学士,跟崔令公一样其实也都是大儒级别的,照州有三个大儒,琼安的殿阁大学士则是有七八个。

抗议的学子:……怎么办,私塾突然就不香了。

作者有话说:

民学学官:能读公办学校,为什么要读私立呢?

学生?拿来吧你!

温小姐立大功

第126章

照州士族为什么创办那么多的私塾, 然后在私塾中选取有天分的学子接纳进入家学?可想而知,这当然是巩固士族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前面也说过, 学识才是士族传家的根本,但是如果这个学识只在自己家里传传,那别人哪儿知道你这个传家学识的厉害?当然是要有选择地传出去。

于是就有了以师生为纽带的家学, 有了私塾,从家学私塾中出来的人再去别处开设私塾教书,通常来说学过哪家学说的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入了那个派系,这就形成了学阀。

正常来说,各个士族煽动学子的这一手,应该是无往不利的, 因为他们手中确实是掌握着最顶级的教学资源,但是谁能想到民学这么不讲究, 直接祭出了太学。

不满的学子们很难不动摇, 虽然最后并不是所有学子都动摇,但是至少有六成的学子心动了一下,加上就算是在私塾和家学也有普通学子和受夫子重视的学子之分,受重视承恩多的不至于被这么一勾引就勾引走了, 但是相比天才来, 普通的才是大多数。

于是在民学贴出这个告示的第二天,就有学子果断加入民学了, 至于剩下的, 这些照州的那些私塾倒是真的有六成不用开了。

这一手对于士族来说堪比釜底抽薪,赔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并没有怎么把民学和县令当一回事, 只是打算随手解决一下的士族沉默了, 自持骄矜的士族这才终于开始正视这件事, 各大家族的家主们互相递了帖子,打算聚起来重新商量了一下,力求接下来一击解决。

崔家同样也收到了其他家族的邀请,崔家家主前往赴约,但是在赴约的前一天,崔家迎来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递上的拜帖上指明拜访的人不是崔家家主,而是崔家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崔令公。

……

一天前,夕阳西下之时。

照州县令杨盛从县衙离开,走在春分桥上,一身绯色官服还未换下,打算去民学时,他在春分桥上碰到了一个人。

或者说是碰到了一个放浪形骸的酒鬼,整个人几乎是挂在春分桥栏杆上,半个身子探出桥外,在落水的边缘反复横跳,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桥边的酒肆里跑过来,两手分别端着一碗酒放到酒鬼边上,那个酒鬼就立刻端起来咕咚咕咚喝完了,喝完后打了个酒嗝,挥舞着拿在手里的酒碗大声说,“再来两斤烧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