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富贵闲人(139)

贾璞也是古怪,他生得俊秀,又工于诗词,才华过人,不知道多少闺中女郎暗中托付芳心,一些青楼楚馆的红牌花魁,直接公开说,只要贾璞愿意,她们可以自赎自身,哪怕是给贾璞做个婢女,为他端茶送水,也是心满意足。

但是,贾璞却是一直不为所动,贾家因为贾珠的事情,有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情况很不乐观,小王氏想要给自家儿子说个差不多的亲事,不过那会儿贾璞名声还没打出来,虽说有些薄名,却是科举上头一直不顺,因此,愿意跟贾璞结亲也就是些小门小户之女。小王氏那时候有些不乐意,而贾璞那边又说什么想要先立业再成家,就拖了下来。

等到后来,贾璞名声起来了,先是史氏过世了,贾璞要守孝,史氏过世没多久,贾政喝酒将自个给喝死了,又是三年的孝,贾璞的婚事就这么耽误了下来,小王氏在那边干着急,但是贾璞却是个有主意的,他后来不知道犯了什么拧,总之不管小王氏怎么说,贾珠元春跟着劝,贾璞也没有娶妻的意思。

贾璞一生未婚,小王氏过世之后,他便直接出家做了和尚,法号了尘。他出家之后,依旧如同曾经那般,作诗写词,挥毫作画,名声更盛,虽说身在空门,但是日子过得跟富家公子也没太大区别,却被时人趋之若鹜,将他奉为本朝第一诗家。

贾璞一生只为一个女子动过心,就是林黛玉,他年幼的时候,贾敏带着儿女回娘家,贾璞头一次见到林黛玉,那时候大家年纪都还小,但是对林黛玉却有着本能的好感。

只是贾敏与娘家不睦,两家往来很少,贾璞也知道,自家如今这样的情况,林家是绝不会将自家女儿嫁给自己的,贾璞年少时候那段时间,忍着对八股理学之类的恶心,努力参加科举,但是还没等他考上举人,林黛玉就订亲了。

林如海是朝中大员,他的女儿,自然不可能随便就找个人嫁了,何况,林如海的长子林瑾,少年成名,科举之路比林如海当年还要顺畅许多,有这样的父兄,林黛玉才豆蔻年华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家上门打听,等到再大一点,媒婆几乎要将林家的门槛都踩破了。

林黛玉天生敏感多思,而且才华卓越,只是因为是闺中女儿的缘故,在外面名头不显,她虽说极为聪慧敏锐,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但是因为性子太通透了,因此,贾敏总是担心林黛玉日后慧极必伤,对林黛玉的婚事有着十二分的考量。

贾敏从来没考虑过自家娘家,但看贾政这样的父亲,绝大多数人都会将贾家给排除到结亲范围之外,因此,自然从来没考虑过贾璞,哪怕,贾敏其实对贾珠,贾璞两个侄子观感都还不错。但是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那是两家人的事情。

贾敏在娘家的时候,跟小王氏也不和睦,小王氏这人固然没做过真正叫人声讨的恶事,但是她的性子也就是那样,人本自私,小王氏那会儿管家,对贾敏一个小姑子过得那么奢侈,难免有些想法,因此,难免对贾敏苛待了一些,后来贾敏出嫁,十里红妆,更是叫小王氏心中不忿。小王氏本身就不是什么心机深沉的人,她跟贾敏不对付,谁都看得出来,因此,贾敏疯了才让女儿有这样一个婆婆。

林黛玉后来嫁入了宗室,是宗室里头一个闲散亲王家的嫡幼子,他不用继承家业,自家老爹去世之后,就能够继承到一个镇国公或者是辅国公的爵位,而且,林黛玉那位夫婿也是个颇有雅趣的人,作为宗室,他不需要有什么大的志向,就能够活得富贵安逸,因此,也有心思搞诸多雅事杂艺。

林黛玉嫁过去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坏,虽说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过,她本身受到的也不是这样的教育,对于姨娘侍妾什么的并不反感,何况,她与丈夫也是琴瑟相谐,两人志趣相投,因此,日子过得其实很是不错。

林黛玉出嫁的时候,贾璞在人群中看着,他看着自个心心念念的表妹穿着一身凤冠霞帔,婷婷袅袅,在喜娘的搀扶下进了花轿,心中只觉得有一大块地方空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办法填补。

贾璞的那些想法,林黛玉却是半点也不知道,感情这玩意是需要培养的,贾敏跟娘家关系不亲近,自然很少带儿女回去,何况,就算是回去了,贾璞那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男女七岁不同席,互相之间几乎没什么交流。

林黛玉虽说第一眼看到贾璞的时候,也觉得很是眼熟,但是,却也没有多想,毕竟,贾璞是贾敏的侄子,互相之间若是容貌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进一步的接触,林黛玉日子又过得很是充实,父母兄长都对她颇为疼爱,对一个几乎一年都见不到一次的表兄,林黛玉自然没有如何在意。

后来听说贾璞一直没有成亲,不管谁劝都没用,林黛玉也不过是惊讶了一下,她那时候已经是儿女双全,操心儿女的事情还来不及,哪有空想这些事情,因此也就是口头上惊叹了两句,然后便不再放在心上了。

林黛玉活到八十多岁,寿终正寝的时候,朦胧中只觉得有些奇怪,似乎自己忘记了什么事情,不过,看着围绕在自个身边的儿孙,林黛玉仔细想了半天,发现似乎都没忘,因此安然离世。

林黛玉去世那一天,了尘也在自个的禅房中悄然圆寂,面前的火盆里头,一大堆从未示人的诗稿还有画作却是在火盆中熊熊燃烧。

第104章 番外三 立国

当年贾赦曾经说过一句玩笑话,说自家那边叫族人出海,说不得自家也能在海外称孤道寡呢!

结果呢,老实说,贾赦自个并没这种心思,贾敬也没有,这年头海外多半是蛮荒之地,论起物质水平来,那真是比中原差太多了,何况,在家过得好好的,只要不发神经,都能富贵一生,谁没事吃饱了撑的,远离故土,跑到海外去折腾。

贾家那些族人愿意,无非就是因为到海外能够积攒大量的财富,但是他们却不会常年留在这里,归根结底,他们开发了那边,在那边坐拥大量财富,呼奴使婢之后,还是要衣锦还乡的。

就像是后世,很多人为了赚钱跑到国外打工一样,但是为的却是赚钱带回去过更好的日子。

在那等地方,的确黄金不值钱,土地不值钱,人也不值钱,一匹粗布就能换个十个八个奴隶回来给你干活,随便拿个肥皂之类的东西,就能从那些土著那里换个土著里头的美人出来。问题也就是这样,你手里头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想要高床软枕,都不容易,想要一声绫罗绸缎,那还是得从自个带来的货物里头拿,这些都是要用来换钱的,谁肯做这样的事情啊,这些劣质的丝绸,跟这些土著交易之后换得的宝贝,带回中原,就能置办一个大宅子,买上一大堆好料子了。

因此,在那边对上那些土著,你很难生出多少优越感来,说难听点,就像是人面对猴子,你不会因为自个穿着衣服,用着手机,觉得有什么优越感一样,人比较的对象还是跟自个差不多处在同个层次的人。

因此,尽管贾家一直推动着开发海外,搞什么殖民,但是,真正在那里殖民的无非就是贾家购买的那些奴婢什么的。这年头,江南那边因为那等高效纺织机大行其道,却是真的搞出了那种类似于羊吃人的事情出来,大量的土地被改种桑树,许多农户因此破产。虽说一些手工业也开始兴盛起来,吸纳了不少失去土地的农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会想着去做工的,因此,很多农户也很干脆,拖家带口地卖身为奴。

贾家那边趁着这个机会,吸纳了许多人口,直接用海船一装,一船一船地往南洋或者是安荣那边运去。

贾家提出来的条件也非常优惠,他们到了安荣那边,给贾家干几年之后,积攒了足够的钱财之后,就可以赎身,而且还可以从贾家那边低息贷款,换取一些生产资料什么的,就可以自个去开荒了,以后自个赚到的钱财就是他们自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