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池鱼(252)

作者: 池也池 阅读记录

贞景帝无声盯了他半晌,才堪堪教他起身。

池霁的想法溢于言表,无非是要贞景帝注重缓和世家与寒门之间的对立态度,先清除朝中有二心的人,再行改制之法。

毕竟新生的朝廷,还经不起他这么一次两次大张旗鼓的折腾。

“池卿句句不敢,唯恐天威,方才半晌谏言,却将什么都说的透彻明白了。”

池霁埋着首,“微臣惶恐。”

贞景帝又默了许久,冷漠的视线垂在纸上,微微晃神。

等回过清明来,面上已透出明朗笑意,一扫先前愁色,看了立在一旁的洪得良一眼,笑道:“赏池修撰。”

——

世家的根基在京都只手遮天,贞景帝现如今能做的,只有去满朝挑选自己能用的好刀。

例如池霁这般的,户部有姚芳归,都察院有方书迟。

这两个是典型的世家子,暂且瞧不出来在朝中的站队,上回寒门与世家分庭抗礼,他二人也并未参与。

有关白叶寺佛珠一事,锦衣卫那群人能办也能办,不过这段时间锦衣卫所一直由闻濯在亲自走动,他并没有松下心。

于是便下了道口谕,让都察院遣派方书迟前去协理。

***

五月初十,凄风如秋。

山中有雾,云深乔木,冷雨侵身,空翠湿人衣。

方书迟以授贞景帝所达监察之责,随锦衣卫镇抚使宣周,一同前往至白叶寺。

这两天雨水下的厉害,上山的路并不好走,脚下稍有不慎便要打滑。

许些日子没有香客旅人趁雨踏路,石板台阶上的青苔也斑斑冒出了许多,轻易踩不得。

顺着山势和树木积下来的雨水,都顺着丛林灌木的缝隙中流下来,开出来不少山泉澄清道。

一行人时刻都在注意脚下。

遇到不好走的地方,还得相互抽刀入地,拉着后方的人上坡,头上的斗笠也不大方便行动,防了雨水却遮了视线。

走到半道,便全都摘了。

一群人穿梭在水淋淋的灌木丛中,褐绿色的人影连成了线,蒙在水汽之间,与山中草木所差无几。

气氛毫不违和,只有随着水汽腾起的体温。

方书迟还是头一回跟这群锦衣卫打交道,从前只听闻过他们卫所办事的特殊性,是为天子手上第一把快刀,后来他们在京都渐隐,周遭也极少有人提起,便一直没什么印象。

今日借着天公作美,没个歇停的降雨水,不仅体会了一把同舟共济的滋味,还认识了个不错的朋友——

锦衣卫镇抚使宣周。

他由锦衣卫带路,顺着山道往上爬的时候,走的是第二个,宣周就排在他前头,途中因由青苔湿滑,拉了他好几把。

起初还有些初识的顾忌,后来雨水把人浇的实在没辙,才彻底撒开了心防,随意找话攀谈了几句。

起初聊的都是官场恭维,后来聊着聊着发觉对方并不吃那趋炎附势的一套,便有些掏心窝子。

“这种天气,还劳烦方大人跟着我们走一趟,真是受累了。”这话是宣周说的。

他倒真不是说假话,虽然一行人都受着罪,但他们这群人跟方书迟到底还是不一样。

人家那是实打实的世家小公子,家中还有个爵位,祖上三代都是举足轻重的文臣。

今日登山之前他原本还有些忧虑来着,怕这钦派的监察使吃不了这个苦,到时候还得要怪罪他们。

但没想到这个方二公子,跟传闻的那般离经叛道并不一样,反而是不拘小节。

“哪里话,职责所在。”方书迟摆了摆手。

宣周笑了笑,随即一手抽到入地撑着身子,扭头朝他伸递出另外的手,“最后一道上坡了,来。”

方书迟跟着他的话抬眼朝山顶上瞧,果然在一堆白色枝叶里,瞧见了后头遮掩的寺庙飞檐。

……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我真是一个社交小能手。

注:“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出自王维《山中》。

飞檐: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部分。

(题外话:真的很感谢评论区经常留言的几位宝贝,创作过程难免会灵感阻塞,觉得文笔退步,对自己失望,但是大家一直都有在很认真的鼓励和支持我,真的很开心。

无论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在过程中角色成为一个立体鲜明的常态了以后,我总是隐隐觉得,是你们的鲜活才让我能够这么坚定地继续,真的非常感谢,爱你们么么哒~)

第112章 俏冤家

白叶寺这两年进奉香火的势头都要赶上灵云寺了,承着摄政王殿下的光,京都里头有不少想要在官场巴结他的士卒和富商,自掏腰包装潢了几回寺庙,将里外都休整的有模有样。

上一篇:他本光风霁月 下一篇:攀龙附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