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八零年代搞钱(109)

作者: 白静年 阅读记录

费工又费力。

一手交钱,一手交锅。

因为是特别定制的,要了点手工费,两个东西加起来,一起10块钱。因为这是头一次打,贵了一点,铁匠跟沈夏说了,要是下次再打,就一个三块钱。

铁匠还细心的将个蛋仔模具锅包了起来,系了根绳子,让沈夏好提。

沈夏提着这东西回了家。

她决定先自己试试。

鸡蛋有,面粉有,白糖……出去买点。

很快沈夏就回来了。

这蛋仔模具得洗洗,洗干净后,放到小炉子上,刷上一层油。

把调好的蛋仔糊糊倒进去。

第35章

蛋仔饼

沈夏坐在炉边看着火, 不时的把这蛋仔模具翻转一下。

为烤着烤着,香味一下子就飘出来了。

沈夏打开看了一眼,外壳有了淡淡的焦黄色, 看着像是好了, 不知道里面好了没,她去拿了双筷子出来, 戳断了一个, 夹到嘴里尝了尝。

还差点火候。

再烤一下。

香味越来越浓了, 都飘到楼底下了,别说邻居了, 路过的好多人都在张望着, 什么时候东西这么香!

使劲嗅了嗅。

从哪飘来的味?

甜滋滋的, 又带了一点蛋香。

刚刚出炉的蛋仔饼,又香又有嚼劲,沈夏咬了一口, 好烫好烫。

烫也舍不得吐出来。

一口接一口,烫了就使劲吹一吹,继续吃。

好久没吃又香又甜的蛋仔饼了, 沈夏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这东西可算是甜食了,便宜又实惠的那种!

第一个就烤成功了, 沈夏信心百倍, 又继续烤, 控制一下火候跟烤的时间,烤出了不同焦度的蛋仔饼。

沈夏喜欢吃外壳脆一点的。

不过刚出焦的, 都软乎乎的, 得放一下才行。

这沈夏越烤越多, 底下路过的人闻的香味就越浓, 外面那条路上的人都闻到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了。

还有人特意去找了,没见哪家店有卖这香味的吃食啊。

估计是别人家自己弄出来的。

真是馋人。

哪家的,太缺德了!

路人一边抱怨,一边狠狠吸了几口香气。

“小沈啊。”

沈夏正在翻转蛋仔模具呢,听到有人喊她,抬头一看,是隔壁刘大姐。

“大姐,有事啊?”沈夏疑惑的看着刘大姐,怎么站在她家门口半天不说话啊。

“那什么,你盘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刘大姐拼命的看,再一闻,这香味好像就是从沈夏那盘子里跟手里那锅一样的东西里传出来的。

是吃的吧。

闻着就香甜。

“这是蛋仔饼。”沈夏介绍,“刚出锅的,您要不带一个回去给孩子们尝尝?”刘大姐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七岁,在上小学,另一个五岁,这会应该在家吧。

“好!”刘大姐立刻拿出身后的碗跟筷子,走过去夹起一个,“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还说呢,“我家二小子刚才在楼下就闻到香味了,非要吃,让我去买。我在下头各家店里转了好几圈,愣是没找到这东西,二小子哭闹得厉害。”

上了楼才发现,原来这香味是从沈夏这屋里传出来的。

沈夏听着刘大姐这话就笑了,让刘大姐等等,她拿筷子又给刘大姐夹了一个,“孩子喜欢就再拿一个去。”

“这怎么好意思!”

“没事,今天就在家做做,我跟我妈吃不完的。”沈夏笑。

刘大姐瞧了几眼,又问:“这东西是你家新弄出来的吧,明天去学校门口卖吗?要是卖,我可得好好买上几个!”

“卖的,不过什么时候卖得看我妈的意思。”沈夏并不急。

茶叶蛋的生意还能做做。

这蛋仔饼现在不急着做,家里人手不够,可能顾不过来。

“这叫什么?”

“蛋仔饼。”

刘大姐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听沈夏这意思,知道这新鲜吃食以后迟早会卖,到时候不愁吃了。

路上,刘大姐没忍住这香味,咬了一口,真软乎,里头跟那洋面包似的,忍不住又咬了一口,等回到家,这东西只剩一半了。

没等大儿子跟丈夫回家,从沈夏那弄来的两个蛋仔饼,就被刘大姐跟小儿子给吃光了。

吴桂英回家,刚到楼下,就闻到一股子香甜的味道,她吸了吸鼻子,这是哪家在做甜食吧,味可真传得远。

她把东西从三轮车上卸下来,锁上三轮车,把摆摊用的东西提回家。

上了二楼,吴桂英就看到她家门口围满了人,吵吵嚷嚷的,热闹得很。

“给我二个。”

“给我一个!”

“我也要!还有吗?”

里面,沈夏看着所剩不多的蛋仔糊糊,摆手:“没了没了,各位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你们回去吧,今天是真没了。明天有,明天再来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