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黛玉义姐不好当(258)+番外

作者: 巫朝尘 阅读记录

她又虚心和凤藻宫里女官学习,按照谢皇后的旧例,兢兢业业、循规蹈矩管了几个月的事,没出什么差错,倒让谢皇后又高看她一眼不提。

却说吴贵妃这一病,到了八月初一这日,宫里便有太监到了吴家,说八月初二吴家人不得入宫了。

吴贵妃之父吴天山和郑淑人大惊,欲把太监留下赛银子说情。

那太监收了银子却不松口,却只道:“吴大人,妃嫔身体有恙,家眷不得入宫,这是宫规本便如此,咱家不过是服侍主子的,如何能动摇宫规?”

又说:“本来妃嫔入宫并不许家眷探视,如今陛下和皇后娘娘开恩,许外眷每月初二、十六都能入内,已是格外隆恩了。娘娘的病又不重,不过养一段日子就好,咱家记得郑淑人上月十六不是才进过宫?您二位这么急,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不成?若有,告诉咱家,给贵妃娘娘带句话倒不是大事。”

吴天山和郑淑人心内惊疑不定,唯恐是宫内已经得知他们与渤海国使臣勾结了,又如何敢对太监说实话?只得敷衍过去,再令小辈把太监恭敬送出大门。

在太监处打听不出什么,也求不来情,吴家便给长福公主府递帖子。

晚膳前,长福公主从宫内回府,水瀚从府门处等她,亲自把她扶下马车,搀进府里,问一问寒温饥饱,又问一回她腹中的孩子如何,方笑道:“今日外祖家来帖子了,说明日想见你呢。”

长福公主一顿,笑道:“母妃病了,吴家进不去宫,自然要找我的。让他们明日上午来罢。”

水瀚察言观色,知道长福公主和吴家有事。

他也不问,只说:“母妃的病有小半个月了,你每日入宫,也要顾惜自己的身子才好。你现在怀着身孕,更要格外注意。”

长福公主笑嗔道:“我知道。要你蝎蝎螫螫的。”

第二日晨起,水瀚和长福公主用过早饭,说:“你今日在家歇着罢,我进宫一趟,给父皇母后母妃请安。”

长福公主笑道:“你也该去一趟。”

水瀚笑说:“你有什么想吃的?我一会儿出来,顺便就给你买回来了。我还听说堂兄家里新制了酱菜,给你拿来几罐,你吃吃看。”

水瀚才出府还没一刻钟,门上便报吴大人和郑淑人到了。

长福公主放下书,缓缓起身,命:“请到前院书房。”

及至见了吴天山和郑淑人,两人对她嘘寒问暖一回,果然问起了吴贵妃的病。

长福公主心中哂笑,却叹道:“母妃也是将四十的人了,又生养了我们三个,身子亏了不少,这回一病,是把历年的积亏都发出来了,养得好就罢,若没养好,只怕以后还有得麻烦呢。”

见长福公主满面担忧,由不得吴天山和郑淑人不信。

加之长福公主身边的女官还叹:“公主有孕五个月了,还定要每日入宫,臣等都劝不住,大人和淑人既来了,还请帮忙劝劝公主罢。太医说贵妃娘娘的病还是要靠养着,急着是好不了的,可若娘娘好了,公主却熬坏了身子,那又如何是好呢?”他两个少不得又劝长福公主几句。

只是长福公主极担忧吴贵妃,不肯听劝,他们也无甚法。

过不得一时,长福公主面上便显出疲惫。

女官叹道:“公主已经熬了这小半个月,今日好容易在府里,不如多歇一会儿罢。”

吴天山和郑淑人只得多劝长福公主一番,便起身请辞。

长福公主留了几句,见他们不留,便命人好生送出去了。

回到吴家,吴天山和郑淑人的长子吴瑞早等急了。

三人闭门商议半日,吴天山道:“只怕娘娘是真的病了,不然公主千金之体,又有身孕,如何不辞辛苦,每日入宫?”

郑淑人抚着胸口道:“可我这心里总是发慌。”

吴天山道:“别多想了!若皇上已经知情,怎么到现在还不发作?”

父母意见不一,吴瑞等了半日,忍不住急道:“老爷,太太,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三王子那边可还等着消息呢!”

郑淑人担忧道:“老爷,不如趁陛下还不知情,与那边断了罢?”

思忖许久,吴天山摇头:“不可!吴家与那边来往几乎一月,那边必然有吴家的把柄!若现在抽身,只怕会立刻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还不如一条路走到黑!等二殿下上位,瑞儿他们才是几辈子的荣华富贵!”

吴瑞心中一荡,不由起身问:“老爷,那不知道娘娘和二殿下的意思,我该怎么和他们说?”

吴家信了吴贵妃的病为真,高瑞却并不信。

不管怎么想,吴贵妃这病的也实在太巧了。

但暗探并无别的进展,高瑞也不能轻易舍了吴家这条线。

只是他不免心内疑惑,大周有清宁侯北静王这样的才俊,大周皇帝如此威严,怎么他贵妃的家人却看着这么靠不住呢?

转眼将到中秋,宫内的请帖送到渤海国使团府。

高瑞命给高琼精心装扮,准备再试一试大周的二皇子。

而高琼被侍女围着,试衣服首饰的时候,林棠在太极殿里,向皇上递上了第一次请辞的折子。

作者有话说:

来啦~

注1:这里是谢皇后为了哄皇上说的,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第133章 成人

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天气宜人,太极殿又建得高阔,四面窗子一开,秋风习习吹到林棠的衣襟上, 带来一片舒爽凉意。窗子外面, 树木上渐黄的叶子随风摆动,天空中雁鸣声声, 更叫人的心神都似被带到了九天之上, 无比高远。

皇上正在看她的请辞折子, 林棠大着胆子, 略微走神, 想象以后出了这富贵风流的京城,往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去,又能见到什么样的风景。

皇上放下了折子。

林棠立刻收回心神, 放下茶杯, 等皇上的话。

“你是真想离京?”皇上问。

见皇上并无责怪之意, 只是询问, 林棠起身, 笑道:“回陛下, 臣确是真想辞去兵部尚书一职,离京到各地开办纺织厂,并非作态。个中缘由,臣已经在奏折中陈明了。”

皇上笑道:“六部尚书,位极人臣,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 甚至得个九品芝麻小官都舍不得放手, 你倒看得开。”

林棠本想回话, 皇上摆手令她坐,林棠便复坐下,笑道:“臣蒙陛下信重恩德,忝居兵部尚书,虽不敢懈怠,也自认算是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只是臣毕竟并非正经科举出身,也不似兵部往任各位尚书,或至少有数年军中经验,或在朝中已久,对各项事物熟悉。臣虽不愿自贬,可若换一位兵部尚书,与臣任兵部尚书不会有太大分别,甚至很可能会比臣做得更好。”

皇上摇头笑道:“你太自谦了。罢了,说下去。”

林棠继续说:“臣是十六岁入朝,至今四年有余,若从一开始为陛下效力算起,便有六年了。回想这六年,臣先在太医院,后到工部,又至西北,都算为大周、为陛下做出了些微贡献,唯有任兵部尚书这一年多,至今还无任何建树。所以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离京,若能给大周国库增添些许收入,或能增强国防,也算臣能对得起陛下的大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