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大龄宠妃(248)+番外

作者: 天行有道 阅读记录

当然,身为皇亲国戚的丧仪还是十分体面的,这方面乾隆并未怠慢,他不惜用最好的寿材,最贵重的陪葬品,只为了让他的好弟弟风光出殡,相信弘曕在天有灵,必会十分欣慰。

今岁似乎注定是个多事之春,才离开江宁,还未抵达洪泽湖,又是一个噩耗传来,这回却是留在圆明园碧桐书院内的十六阿哥,才将因种痘夭折,年仅四岁不到。

魏佳氏如同失了魂一般,再顾不得病躯,当夜就向皇帝请旨回京,她要到圆明园看望小十六。

彼时御驾已在返程途中,此举无疑有些节外生枝,可乾隆感念其慈母之心,到底还是准奏,让陈进忠另外配了条行船,好载皇贵妃回去。

庆贵妃当然也义不容辞,郁宛帮她收拾东西时,就见她忧心忡忡地道:“万岁爷像是有点怀疑姐姐。”

他看魏佳氏的眼神完全是不信任。

郁宛叹道:“那也没法子,谁叫皇贵妃这阵子总称病,像是不敢见人似的。”

就连她都有点起疑,魏佳氏到底有没有参与和敬公主的计划——站在皇帝的角度更不会怀疑亲生女儿,只觉得魏佳氏为了后位调三斡四。

庆贵妃急道:“可她是真病了,我亲眼看着白梅一碗碗的药汤往她喉里灌呢。”

只是现下外头流言纷纷,都是盛传皇帝要废后的,皇帝难免以为皇贵妃在借此施压,真真是飞来横祸。

郁宛劝道:“你也别着急,先回去看看十六阿哥,兴许消息误传了也说不定。”

心里也知道希望渺茫,成人或许有呼吸暂停的时候,可对一个仅仅四岁的稚童,稍许休克便足以要了他的性命——郁宛庆幸阿木尔种痘的时候自己时时守在身畔,若也落得十六阿哥这般,必会心如刀割。

庆贵妃却是病急乱投医,简单打点了几样衣物就跟着魏佳氏登上小舟,至于万岁爷会否怪她扫兴,她也顾不得许多了。

乾隆自然是不及魏佳氏那般悲痛的,他跟小儿子见面的机会不多,何况太医当初就说了胎里带来的体弱,恐怕寿数短暂,故而乾隆连名字都没敢取,如今瞧来倒是先见之明。

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近之人故去,乾隆爷到底不胜唏嘘,每日只把阿木尔带在身畔,就连汪氏也不敢擅自前来打扰,唯恐皇帝把情绪发泄在她身上。

三月十九日,御驾抵达黄、淮、运三河交界的清口,准备渡河。

以往至顺河集时,乾隆便舍州登陆了,但这回却选择跟皇太后一道继续乘船,由济宁、临清至德州。

郁宛便知道他是想念孝贤皇后了,先皇后昔年落水之所,依稀已不可考,纵使如今重回故地,也不过是刻舟求剑,难寻难觅。

和敬公主愀然不乐,“若额娘在世,断不会如那拉氏这般,置皇阿玛颜面于不顾。”

乾隆叹道:“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你皇额娘自然不是后来人能比得上的。”

孝贤的温柔是春风化雨,永远也不会叫他难堪,那拉氏哪怕能学到一成,他也不会像这样憎厌。

和敬目光微动,趁势道:“那拉氏悖逆狂乱,我看她就是没把皇阿玛放在眼里,不知天高地厚,皇阿玛您应该下旨废了她。”

乾隆瞥她一眼,“废后之事莫可轻率,朝政也不是你该置喙的。”

和敬撇撇嘴,“可她是您的妻子,既犯七出,夫休妻也是情理中事,何必管朝臣们怎么想?”

妻子么……皇帝喃喃自语,他倒忘了自己从几时起不再把那拉氏视为妻子,不知何时,她在他眼里只剩下一个皇后的符号,如今却还身穿朝服、手执笏板,妄图用皇后的权力来规劝他,他怎能不恼怒?

他要她知道,他才是大清王朝的主人,由不得任何人挑衅。

至于废后,乾隆并没想那么远,昔年顺治爷顶住层层压力才废黜第一任皇后,那还是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尚且惹人诟病,他跟那拉氏还到不了此种程度。

自然,也得看那拉氏往后的表现如何。

和敬眸中滑过一丝不甘,难道皇阿玛还想着冰释前嫌么?怎么可以。

她轻轻咬着下唇,待要再劝,乾隆却皱眉看向她,“以前倒不见你如此关心朕的家事。”

和敬一惊,忙垂下头,“儿臣是为皇阿玛不值。”

“但愿真是如此。”乾隆道。

和敬看湖上的风大了,示意嬷嬷拿件氅衣来,“皇阿玛仔细夜深露重,如今宫里宫外都没个主心骨,若连您都病倒了可不行。”

又轻声叹道:“令娘娘也是可怜见的,先前十四阿哥因种痘夭折,十六阿哥又是这般,也不知是天不假年,还是宫里的太医都不中用。”

乾隆眸中微有异色。

和敬说完这句便不再多说,知趣地送他回房,“皇阿玛也好好休息,明日还得早起赶路,儿臣便不多打扰了。”

郁宛搂着阿木尔正睡得香甜,冷不防腰身被人抱住,她挣扎了一下,还以为船上来了强人,及至看清皇帝面目,才讶道:“您怎么这会子……”

乾隆朝她比了个嘘的手势,温声道:“别做声,继续睡吧。”

拥着她和衣而卧。

郁宛只当他吃错药了,也懒得多想,反往他怀里蹭了蹭,只当是块人肉靠垫——要是再柔软些就好了。

他怎么不发福呢?年轻的时候喜欢有腹肌,年纪大了反而喜欢微微肉感的身体,搓衣板似的老没趣儿。

乾隆:……真挑剔啊。

第182章 探视

郁宛对皇帝深夜造访虽有些意外, 却也见怪不怪,她猜到宫里死了人皇帝惯例会emo一阵,十三阿哥, 三阿哥,哪回不是这般?

或许有些人觉得孩子生多了走几个也无妨, 可乾隆爷毕竟还是多愁善感——他自诩的诗人气质。

当然, 过后也就照样潇洒起来了,但至少这段时间里, 旁人不敢肆意取笑, 以免拂逆他老人家的心情。

何况又是在孝贤皇后逝世的故地德州, 皇帝难免更加沉默寡言。

郁宛只诧异他为何不去找汪氏,汪氏不该是他对发妻感情的依托么?

这个问题在数日后得到解答。

乾隆翻看白乐天的诗集, 不自禁地对她感慨,“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郁宛深恨庆贵妃不在, 文青跟文青才有共同话题,好端端对她吟什么诗,还指望她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么?

好在白居易遣词造句还算浅近易懂,郁宛也就曼声吟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像极了对对子,却又对得不够工整。

乾隆失笑,“意思虽有, 偏又偷懒, 找个七律那么费劲?”

郁宛道:“您认真考我功课呢?明知道臣妾不学无术, 只当对牛弹琴就是了。”

素手微抬, 从盘子里剥了个枇杷给他, “这枇杷果虽酸,吃了却能振奋精神,看万岁爷近来总是无精打采,想是晕船之故。”

乾隆自己的毛病当然不是因为晕船,可看破不说破,对方给他留颜面,他自然得承情,哪知抬头一瞧,却发现郁宛正津津有味啃着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