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娇软美人海岛种田(313)

栀栀骂他,“你有病!”

说着,她掉头就往来时的路走,面上不知为何烧得慌。

“别栀栀——”

黎恕站在原地大声叫着她的名字,“别栀栀——你喜不喜欢——我!”

栀栀心里暗骂:这人好不要脸啊!

然后黎恕把后半句喊了出来,“……送给你的……太阳帽?!”

栀栀卟哧一声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以下是我的新文预收《那个漂亮的乡村邮递员姑娘》,恳请大家收藏(专栏可直达),谢谢!

文案如下:

苏星卷于梦中得知,自己是年代文里的女炮灰,

只有她死了,表姐女主才能顶替她、成为糖马镇的乡村邮递员,

然后与男主邂逅,相爱相守,趁着走四方的机会获取不对等信息,以此发家致富。

乡村邮递员苏星卷为了保住自己珍贵的小命,特意雇了个“保镖”,天天陪着她背着硕大的包裹步行往返五六十公里,给四乡二十八村的乡亲们送信。

她要当一个最最最优秀的邮递员!

*

地产大亨谈岱川年逾七旬时,仍是个满头华发,容貌俊美、拥有八块腹肌的儒雅男人,

一次上电视访谈,主持人问他为何一生不婚时,

他黯然低语吾爱已逝。

临终前,谈岱川回到了童年的小山村,

这里星河灿烂,这里百花怒绽,

他倚在五十年前亲手打造的墓碑前悲怆哽咽,缓缓闭上了双眼。

谈岱川重生于一九六七年。

当那个漂亮的乡村邮递员姑娘再次站在他面前娇声娇气地说,要雇他当保镖时,

谈岱川眼尾微红,

他知道,他即将跟着她翻越陡峭的高山、穿过茂密的森林、游过急湍的小河……

只为了将“来自远方”金额微薄的“汇款”送给幼失双怙的少年,

将一封封根本不存在的信件送到孤老手里。

他再也不会说她傻,

也再不允许她为了拯救他而失去生命。

这一次,他拼尽性命也会护她周全,

还要让她知道……

他也是很喜欢很喜欢她的。

感谢!

第165章

育秧么,从种子落地生根到出芽、到分苗,空气湿度温度好的话,最多三十天能完成,如果湿度温度达不到最佳,大约四十五天左右也能分苗。

但育秧也并不需要人们足足忙够三十天。

只要忙完开头,后面的事情就得交给时间了。

栀栀和小伙伴们商量过,难得这些从正义岛借调来的五十个叔叔爷爷们配合得那么好,所以索性:先把海鸥岛上的新自留地里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田给种起来;然后再把已经成熟了的旧自留地里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田一一收获。

是的,知青们自上岛以来就不停的劳作,为的就是大面积的开荒、积肥养地。

目前正好到了旧自留地里的作物还没完全成熟,但又面临着春耕的尴尬境地。如果要等到旧自留地里的作物完全成熟以后再种植新一轮的作物,一来会耽误时间,二来会损坏土壤里的肥力……

所以现在,只需要将去年同期开出来、已经沤肥得很成功的荒田种根据时令种上新的庄稼就好。

至于旧的自留地,等到丰收以后,把地空出来养肥,秋天的时候可以按照导师们的要求,再种一季农作物。

于是,当栀栀安排大家在新的自留地里准备翻土、进行耕种前的最后准备时,她把正义岛的徐拥军和孔兰薇也叫了过来,让他俩也一块儿参与劳动。

在这之前,栀栀和徐拥军他们商量了一下,匀出了五十斤优质实验稻种,也一块儿育了秧。

1967年3月16日,海鸥岛知青们开始播种玉米,一共二十亩的玉米,花了差不多七八天时间才全部种完。

3月23日,知青们终于将第二批的二十亩水稻秧苗种下。

到了4月3日,第十、十一生产大队委托海鸥岛育秧的稻种被分批送到东陵岛和南瓜岛。

栀栀指定李爱国和于丽娟为第十、第十一生产大队育秧服务售后负责人,由李爱国和于丽娟来指导第十、第十一两个生产队的实验田种植计划。

4月10日,知青们收获了他们的第一季水稻,过秤后得出了亩产670斤的好成绩!

4月15日,知青们和叔叔爷爷们一块儿种下了二十亩的实验小麦。

……

到了4月23日,海鸥岛的抢种、抢收工作基本完成。

岛上没有打谷机,但第十、第十一大队有,而且现在他们也没有庄稼可收获,就很大方的借给了海鸥岛。

用打谷机把谷粒从水稻上打下来以后,还要晒干,再用椿米机碾去表皮的谷壳……

谷壳就是糠,需要用筛子过滤,剩下的就是白胖可爱的大米了。

当然,打完谷子的稻穗就是禾杆,收集起来统一焚烧了当成返田肥料。谷壳(糠)收集起来,是喂鸡鸭猪的最好饲料。

小麦的收获比较麻烦。

东陵岛和南瓜岛本身不种植小麦,所以没有合适的磨小麦的碾子。不过,赵志强给栀栀介绍第七生产大队的大队长陈建柏,说他那儿有。

栀栀去跟陈建柏商量好了,让直接把海鸥岛上的13亩地丰收的四千斤麦粒送到七大队去,直接请七大队帮忙碾壳,麦麸回收,报酬是五百斤面粉。

一个月以后,栀栀就收到了二千七百斤的面粉和五百多斤的麦麸。

再加上之前15亩地、亩产平均670斤,总计一万斤稻谷,去除糠皮之后还余7千斤左右的大米……

知青们的粮仓被塞得满满的!

啊对了,还有玉米!

玉米的亩产量在600斤左右,不过,栀栀她们种植玉米的目的不完全是当成人的口粮,更是想用来当成家禽的口粮。

现在岛上的粮食多了,住民又少,栀栀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于是这天晚上,她在读书室里召开知青大会。

“现在我们手里有7千斤大米、2千7百斤的面粉和6千斤的玉米……已经足够我们18个人吃上一整年的,而且到了秋天我们还有新的收获……”

“所以今天咱们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如何给咱们制定工资或者报酬,以及……我们和正义岛同属第十二生产大队,本来就不能区分得太清楚……可我们确确实实从正义岛搬了出来自立门户,正义岛还帮了我们那么多的忙,我们应该怎么回报?”

栀栀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

李晴玉属于保守派代表,第一个开口说道:“帮扶正义岛没有问题,但必须先把我们自己的口粮留够……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实正义岛帮了我们很多,可我们也帮着正义岛建立了长期和军营换粮的关系,以及长期和林市市委小卖部换鱼的关系。”

“就冲着这两点,正义岛一个月也能换到七八百斤的大米和其他杂粮……虽然他们人数众多,要是敞开肚皮吃,这点儿大米也就只能坚持个七八天的……但也总比过去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