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知青的乡下娇妻(33)

作者: 东风令 阅读记录

大卫深信不疑,并且问道:“多少钱?”

“大卫,很贵很贵。”周文并不是很想谈论价格。

“那是多少?”周文越不想说,大卫越好奇。

被烦得无法,周文只能说道:“大的一千五百刀,中等的一千刀,小的八百刀。”

一旁的苏琳一把捂住自己的嘴巴,以免露出丑态来。

同行的领导人也被震惊了。

周文,这小同志胆子是不是太大了。

然而对周文而言,这个价格已经很便宜了好吗?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布料,技术,还有裱框的木架。哪一样不值这个价格?

再过几十年,光裱框的黄梨木都能价值几千刀。

“大卫,咱们是不是好兄弟?”此时此刻,周文真得舍不得卖给大卫了。

一千五百刀,那也是贱卖啊。

“自然,周,怎么了吗?”

“那你能借我点钱吗?我好喜欢这几幅刺绣,要不你借点钱给我,我来买下。”周文异想天开道。

苏琳等人已经无话可说了。

因为谁都理解不了周文的脑回路。

但诡异的是,大卫竟然理解了。

“周,咱们是兄弟,不过我更是个商人。这些绣品,我夫人艾琳娜也很喜欢,恐怕不能割爱了。”周文是真舍不得卖,而大卫这一回竟然看清楚了周文的心思。

“大卫,你都买了华国那么多集装箱的货了。这个留给我吧。”

“周,这是两回事。那些是卖给别人的,这个是送给艾琳娜的。”大卫摸了摸自己的钱包,突然有些得意道。

可怜的周,错过了这样完美的艺术品。

大卫大包大揽,将铺子里成品双面绣全部买了回去。又见周真的有些可怜,就悄悄送了一个无裱框的绣帕给周,并挤眉弄眼道:“周,送给你漂亮的夫人,就说是你自己买的。”

男人的面子,他都懂。

周文拿着绣帕,真的是哭笑不得。

“大卫,咱们商量个事情吧。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这些绣品了,麻烦转卖给我。”周文言辞恳切道。

“奥,周,恐怕你是没这个机会了。”

“我的艾琳娜肯定很喜欢双面绣。”

苏琳麻了

领导们也麻了。

回酒店的路上,周文还拉着大卫喋喋不休,并让大卫以后能够割爱那么一两幅双面绣。

见周文如此表现,大卫自然不可能同意。

他回头看了眼车后座的绣品,颇有些得意洋洋,意气风发。

可怜的周,慢慢努力吧,争取下次买得起。

这一天,大卫的钱包完全空了,故此又拐道去银行取了一些出来。

不过与昨天不同的是,今天的大卫一直保持在亢奋状态,次日早上见着周文更是一副神采奕奕,赚翻了的得意模样。

他甚至还在车上主动夸赞他买的那些绣品是多么多么完美,多么多么有艺术价值。

对此,周文自然表现得十分失落。

接着就换来大卫越发得意的笑容。

苏琳:搞不懂

领导们:不理解

钱包掏空了,就这么高兴?

截止昨天,大卫此行签下的订单已经超过预期好多倍。

而他昨日掏出来的现金,也早已存储到华国的外汇账户里去了。

几个绣品,比一集装箱的袜子还要贵。

领导们表示:学到了,学到了。

小刘秘书表示:心太黑,学不会。

而周文表示,亏本了,不高兴,他要弥补回来。

接下来的行程,周文将自己的状态调到最好。

无锡的紫砂壶,西湖龙井等等,他一一介绍,一一推荐。

而大卫在今天早上也跟商务部领导们商谈好了,等他回国之后就用废旧二手品抵消一部分货款。反正他们国家废旧电子品又多又便宜。

既然华国想要,卖给他们就是。

在他看来,一轮船废品都比不上一副双面绣。

商务部领导:惊喜来的太多太快,他们都来不及惊讶了。

原以为二手电子的东西还要费一般波折,原来这么容易他就会答应的吗?

“呃,领导们,有没有可能,大卫真的没啥钱了?”苏琳小心翼翼道。

商务部领导:呃,这个,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自此,大卫再也没了顾忌,那叫个挥金如土。

周文:这个好,值得买

大卫:买买买

一路下来,大卫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财神爷,而周文则被封为财神爷身边的散财童子。尤其昨日高价卖出双面绣,让周文一战成名。

现如今江浙沪谁不晓得有个会卖货的小同志?

私底下,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商务部,甚至有些厂长直接跑到酒店堵门,只求领导们将财神爷和散财童子带去他们厂里逛一逛。

买不买无所谓,他们就是想尽一尽地主之谊。

没办法,他们华国人就是好客,就是热情。

对此,周文表示来者不拒。只是有时候周文也有些无能为力,就好比跟加工食品有关的,大卫十分排斥。

周文觉得,肯定是五钢厂那两桌子大肠鸡爪让大卫有了心里阴影。

对此商务部领导也很无奈,只能安慰副食品厂的几位厂长,表示有好处不会忘了他们。

“领导,那下次有老外过来,你们得安排小周同志做翻译啊。”

“行行行,到时候再说。”

接下来,他们并未返回沪市,而是准备继续南下,去看一看大卫十分喜欢的瓷器。

是的,大卫他十分钟爱瓷器,家里就有好些瓷器藏品。

不过既然到了景德镇,周文就想着要不要回去看看老丈人和丈母娘。

反正有公家的车,三四百公里也不算特别远。

不过,既然要回去,那不能空着手吧?

“嗨,周,你在想什么?”大卫好奇道。

周文扬起笑脸,“我在想刚才看见的那套瓷器。”

不,我在想你的钱包。

周文暗暗想道。

另一边,坎子村

王爱国看着桌子上的大包裹,皱眉急道:“这闺女,才回沪市几天,怎么寄这么大包裹回来了?”

亲家看到了,不得生气?

这傻丫头,再想家也不能往娘家扒拉这么些东西呀。

春花也是,临走时没好好教教闺女?

“他爹,你快看看咱闺女寄来的照片,哎呦呦,你看后头的房子多气派。这就是沪市?果然繁华,比咱坎子村真好太多了。”

“这照片把咱闺女照的真俊。女婿也好看。老头子,你来看看呀,小两口多登对。”

王爱国实在忍不住好奇,就把脑袋凑过去看。这一看,刚才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了,“是登对。这是哪儿啊?女婿信上怎么说?”

“来来来,正准备让你给我念信的。”姜春花一把将信塞在王爱国手上,她抓着照片爱不释手,手指在王安乐和周文的脸上轻轻抚过又扶过。

眼里盛满了慈爱与想念。

王爱国接过厚厚的信,先一目十行的粗粗看了一遍,见闺女没有诉苦说委屈,他心里面可算放下心来。